第七章 平原综合研究与利用改造

平原是指陆地上海拔高度较小、宽广平坦、切割微弱、略有起伏的平地。主要是由于地壳长期稳定,升降运动缓慢,在不同外营力作用下,不断补偿或夷平而成。平原在陆地地形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其类型多种多样,面积大小十分悬殊,大小可相差几十倍至几百倍。通常根据海拔高度可把平原划分为低平原(0—200 米)和高平原(200—500 米)两种,根据成因又可划分为构造平原、剥蚀平原和堆积平原等类型。据统计,世界上平原面积约为5360 万平方公里,占陆总面积的 28%,其中低平原(普通平原)3780 万平方公里。①南美洲的亚马逊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面积约 560 万平方公里。平原绝大多数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区和海、湖岸边。由于地势平坦、水网稠密、土壤肥沃、资源丰富等优越的自然条件,常常是世界各国农作物的重要产区和人文荟萃的地方。很多平原以开发悠久、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城市集中而闻名于世。

我国平原分布很广,大小共有 300 余片,面积约 260.8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 27%。②但规模巨大的平原主要集中在大兴安岭——太行山—

—雪峰山一线以东的地区。这是一个依山连海,南北纵长的平原带。由于有东西走向的山岭穿插,这一平原带被分隔为几大块,由北而南依次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沿海地带较小河流的河口三角洲平原等。它们构成了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重要基础,历史上曾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和生存发展的摇篮,是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重要场所; 现在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基地,正在发挥着技术经济优势,以及外引内联和两个辐射扇面的作用,使这一平原带逐步建设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根据地”,即向各地输送技术、人才、信息的重要基地,以及对外贸易和海洋开发的重要基地,加快和带动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当然,这些平原,特别是东部一些主要平原有史以来也是洪涝、干旱、风沙、盐碱等许多自然灾害肆疟的多发区,常给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展了治淮河、战海河、改造黄河、荆江分洪等大规模的治理工程,已使平原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至今这些灾害的威胁并未解除。因此,平原的综合研究和利用改造,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经济建设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重大的长远意义。

本章仅以“黄淮海平原”和“三江平原”为例,来说明平原地区综合研究和利用改造的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