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江平原的形成演化与自然地理条件

(一)三江平原的形成演化

三江平原是在地堑断陷盆地的基础上发育起来的,属同江内陆断陷。新构造运动以来,以大面积继承性沉降为主,第四系厚度一般为 120—200 米,

最厚达 280 米,形成大厚度的统一合水层,蕴藏着丰富的地下水资原。其发育顺序与阶段如下:

  1. 第三纪以湖泊为主,河湖与沼泽并存时期

整套地层以湖相的灰色粉细砂岩为主,夹河成砂砾石,并含有多层可采煤层,总厚度愈千米。在其上玄武岩较发育,或以玄武岩丘出露平原,或以席状体伏于第四纪底部。

  1. 第四纪为河流旺盛堆积时期

因晚第三纪受喜山运动的影响,本区发生了强烈的地壳运动,伴随着火山的大规模喷发,周边山地隆起,中部平原陷落。由于地表起伏加大,河流动能增大,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活跃,在湖泊消亡的同时,流水作用成为塑造平原的主导力量,地貌发育进入新阶段。

  1. 全新世河流堆积与沼泽化时期

这时地壳运动渐弱,缓慢上升区与下降区交错展布。河谷内砂砾层堆积, 河间地广泛滋生沼泽,有泥炭堆积,最早年龄为 13000 年,黑龙江和松花江都发生重大水系变迁。现代河床,黑龙江为砾质,松花江为砂质,挠力河为淤泥质兼细砂。沉积作用较晚更新世减弱,始成三江平原今日面貌。地貌总特征为三面环山,东北部有开口的盆地状。平原内部大致分为两大部分,边缘为山前倾斜平原,包括洪积台地、冰碛台地、侵蚀——构造阶地等多种地貌类型。海拔高度在 100—200 米之间。因流水切割,多呈平台或岗地状,一

般宽度为 5—25 平方公里;中部冲积平原,为平原的主体,低平辽阔,以阶

地与河漫滩为主,平均海拔 60 米,黑、乌汇合的黑瞎子岛,海拔仅 34 米。地面坡度 1/8000—1/10000,是我国典型的冲积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