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倒 U 字型”理论
1965 年美国经济学家 J·G·威廉逊研究了世界上 24 个国家的区域发展趋势,得出经济增长与平衡发展间的“倒 U 字型”相关规律②。该理论认为: 经济增长与平衡发展是相互制约的,即布局过于集中,随着总体经济增长, 区域差异逐渐扩大,并导致某些资源的匮乏和生态环境的破坏,经济增长下降。这就是该理论反映的集中与分散、效率与平衡的矛盾核心。如在发展中国家为了迅速改变落后面貌,应把发展速度、经济效率放在突出地位,集聚过程是必然的趋势,不能过于强调分散,均衡布局的建设。然而,当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集聚已不能适应资源和环境,不仅扩大了地域间经济差距, 而且经济效率和增长速度也随之下降,客观上要求趋向分散布局,开始由不平衡逐步转向平衡。即呈现出由集中过程向分散过程的“倒 U 字型曲线(见图Ⅱ-1)。
图Ⅱ-1 “倒 U 字型”发展规律示意图(引自 J·G·威廉逊一略改)
这一理论,在国内外尚有争议,问题之一是发展到什么程度才会出现“倒 U 字型”的转向,这是很值得研究的。就我国来说,使全国各地区各民族人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但是,经济发展和建设的空间布局要强调经济效率。在现有基础上扩建、改造,或在已有相当基础的一定地域范围内集中建设,这样比分散建设布局会取得更好的经济效果。所以,在今后较长时期内建设布局仍以保证经济效率的增长为重点, 因为没有效率也就没有逐步转向平衡布局的物质前提。同时,对平衡布局也不能做机械的理解,不是指各地区平均分配,按同一个模式建设,而是因地制宜地通过不同途径逐步缩小地区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或人均收入的差距。从全国总体趋势看,现阶段还有可能进一步扩大地区间收入的水平差距,但某些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通过国家的特殊政策,必要的人、财、物援助,或通过一些特种优势资源的开发,也有可能相对缩小与较发达地区的差距。有些经济已较发达,生产力布局已相当集中的地区,则已开始出现向外扩散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