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主要问题和开发治理途径

  1. 主要问题

①农林牧结构失调、垦建脱节

三江平原自 60 年代开始大规模开荒以来,由于忽视地貌条件的差异性和土地资源的多宜性,长期毁草、毁苇、毁林,使三大生物资源受到较大破坏, 仅天然林就减少了 86.67 万公顷,森林覆盖面积从 10%下降到 5%。由于森林覆盖率降低,水蚀、风蚀加剧,自然灾害增加;由于盲目开垦无防洪排涝工程的荒地,垦建脱节,不仅破坏了生态平衡,还造成了劳民伤财,得不偿失的后果。

②洪涝严重,重排轻灌

木区由于夏秋降水集中,低洼易涝,加之盲目开垦,使洪涝加剧。开发初期,重排轻灌,虽有一定积极意义,但从长远看,一些河间带(特别是别拉洪河流域)是缺水区,不仅无需外排,还需调入客水才能满足开发的需要。所以,应将以排水为主的方针转到排灌结合,排蓄结合的轨道上来。

③资源利用不充分、不合理

如以小叶樟为主的天然草场仅利用 20%,每年约有 300 多万吨的小叶樟饲草自生自灭。全区可养鱼的天然水面,目前仅利用 24.4%。由于过去是以开荒外延为主广种薄收的经营方式,考虑改良草场、建设芦苇基地和保护部分沼泽不够,把一些不应开垦的荒地都开掉了,不仅破坏了生态平衡,还造成了很大资源浪费。

此外,由于开发历史短,人口密度低,交通运输条件差也影响土地的合理利用。

  1. 开发治理途径

①根据地貌类型,进行多层次开发

应用资源复查成果,在总结该区开发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从经济观点、系统观点、生态平衡的观点出发,根据地貌类型分区,进行多层次开发治理。

第一层次为地势偏高,排水较好的山前倾斜平原,松花江南岸岗状隆起带,黑龙江南岸一级阶地砂质平原,富绵—建三江间的河间隆起和红卫—胜利间扰力河北岸的分水高地。这五个地貌单元宜发展种植业,兼牧、渔和林业。

第二层次为浓江—别拉洪河流域的沉积平原,内外七星河流域的高河漫滩组成的沼泽平原。这两个地貌单元涝害最重,且排水困难,但天然草场最丰富,适宜牧业为主。可结合微地貌发展水稻、调整旱作、兼顾湖沼、河湾养鱼,并依托天然堤发展条带森林。

第三层次是全新世古河道和低河漫滩。四个大型古河道面积达 4290 平方公里,相当于平原面积的 1/10。古河道内地貌类型复杂,岸边多带状林,是发展稻、苇、渔系统理想之处。这种湿地湿用的办法可减轻涝害,有利于生态平衡,促进农林牧副渔各业全面发展。

②坚持以治水和改土为中心的综合治理

在国家投资进行防洪排水骨干工程建设的同时,应该把治水与用水,排水与蓄水,利用与改造很好的结合起来,把一部分以旱作农业为主的易涝区建设成为发展水稻、养鱼的水养农业区。建立起由补水井、养鱼池、水田灌溉工程、旱田和草场排水工程、植树造林、道路规划等组成的水资源综合利用良性循环的治水—生产综合体。

在土壤培肥改良利用上,应该首先着眼于适应自然规律、因土制宜、合理利用土壤资源,对低产的白浆土、潜育草甸土和草甸沼泽土进行大面积改良。

总之,三江平原已按不同地貌类型,开展山地次生林改造和立体开发。岗平地农牧结合,低平原耕地和草场综合治理,沼泽地综合开发等万亩试验示范。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改变单一种植结构,建立以粮豆为主,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的生产体系,向着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