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土开发整治的战略和战略目标

国土整治的战略 就是要从我国生产建设的现状、特点和条件出发,按照我国的国情,考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建立一个比较稳定的总体设想。或者说从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的总任务出发,在全国范围内,在合理利用各种国土资源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创造一个具有合理的部门结构和地区布局,用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而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生产系统,同时又是一个有利于生产和生活的、质量较高的环境系统。

国土整治的战略目标 概括起来就是要在地区的基础上,协调好大自然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二者的关系,从而建立一个和谐的人地关系系统。吴传钧教授把它通俗化的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态稳定、生活康乐”。

具体地说就是达到《全国国土总体规划纲要》提出的近期、中期、远景展望三个阶段的目标。

  1. 近期

①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如努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力争开垦荒地 200 万公顷以上,耕地面积保持

1.25 亿公顷,人均保有耕地 0.1 公顷;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有重点地解决缺水地区的供水问题。在全国范围内,特别是季节性缺水地区和常年人畜饮水困难地区,要因地制宜地逐步建设一批蓄水、供水工程,使供水能力达到6700 亿方立米左右;扩大植树造林的规模和速度,全国森林覆盖率力争达到20%左右;加速开发我国丰富的能源资源,满足本世纪末矿物能源消费量约14 亿吨标煤的需要;积极进行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争取多数矿种能够自给;积极开发海洋资源,90 年代把我国的海洋开发好、利用好、保护好,迎接 21 世纪海洋开发新时代的到来。

②发挥地区优势,改进生产力布局

在生产力的总体布局方面,以东南沿海地带和长江沿岸相结合的 T 型结构为主轴线,以其他主要交通干线为二级轴线,按照点、线、面逐步扩展的

方式进一步展开生产力布局,搞好区域的综合开发,带动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为进入 21 世纪后展开更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作好准备。

③建立合理的城市体系

至本世纪末,约有 1.7 亿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同时城镇人口的自

然增长约为 3000 万人以上。因此各种类型的城镇都将有一个较大的发展,需切实加强城市规划工作。近期内应当以发展小城镇为主,在资源开发的重点地区和交通枢纽建设一批中小城市。同时对大中城市加强改造,防止某些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的过度膨胀。

④减轻自然灾害威胁,防止生态环境恶化

适当提高大江大河重点河段的防洪标准,作到遇特大洪水时,在有计划分洪的条件下不决口;以黄土高原和南方丘陵山区为重点,搞好水土保持, 力争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由约 150 万平方公里减少到 90 万平方公里以下;以北方农牧交错地带为重点,采取积极措施,防止沙漠化土地面积进一步扩大, 并力争使已经和正在向沙漠化演变的部分土地恢复生机;以黄淮海平原和南方红黄壤地区为重点,采取有力措施,改造低产农田;使“三废”污染基本得到控制,保护各种珍贵稀少的动植物资源和优美的景观,建立各种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400—500 个。

  1. 中期

进入 21 世纪以后,我国经济发展仍将保持较高的速度,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将在更大的规模上进行国土开发整治,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比较协调。

①土地资源得到较充分的利用。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建成,农业生产条件普遍改善,生物工程等新技术在生产上的广泛应用,使农业生产将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人工草场达到 1 亿公顷左右,土地沙化得到有效的控制。

②矿产资源进入开发高峰,各种矿产综合利用的水平有较大的提高。能源结构有所改变,核电在发电量中的比重将明显上升,某些新能源也将先后进入实用化阶段,能源紧张状况有所缓解。

③西部地带在条件较好的地区进入大规模开发,中部地带在各重点开发区的带动下全面发展,三大地带经济水平的差距相对缩小。海洋经过大量勘探和开发,逐步成为一个新的重要的资源地带。

④城市化水平有较大的提高,城乡差别进一步缩小。全国交通运输网和邮电通信网基本适应各方面的需要。

⑤大江大河防洪能力进一步提高,防御其他自然灾害的能力也有所增强。环境恶化趋势全面得到控制,大多数地区开始实现生态良性循环,人民生活和工作环境明显改善。

  1. 远景展望

国土得到更为充分的开发和治理,虽然人均占有的水、土地、矿藏等资源进一步下降,但生产活动的领域大大扩展,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基本协调,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结合,互相促进,形成良性循环。全国人民共同富裕,地带、城乡之间已无明显差别,各种基础设施完备,人民有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能源供应比较充足,能源结构更为合理和多样化;一些目前不能利用的贫矿和难采、选、冶的矿将更多的被利用,海洋得到大规模开发,极地资源也将得到相当规模的开发,生物工程等新技术将发挥重大作用;抗御重大自

然灾害的能力大大加强,大江大河的洪水威胁基本解除,森林覆盖率达到 24

%以上,“三废”经过处理达到无害的要求,城乡环境状况良好,园田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