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生长极理论

生长极理论亦称据点开发理论,首先由法国经济学家 F·普劳克斯

(F·Perroiix)于 1955 年提出,后由赫希曼等学者进一步发展。该理论认为,经济发展并非均衡地发生在地理空间上,而是以不同的强度在空间上呈

② 邬翊光,《论沿海和内地生产力布局的协调关系》国土开发与整治,创刊号,1991 年。

点状分布,并按各种传播途径,对整个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些点就是具有成长以及空间聚集意义的生长极。根据这一观点,要开发和建设一个地区,不能全面铺开,而应集中开发、建设一个或几个据点,也就是要首先把作为区域开发中心的城市经济或发动型工业基础打好。然后通过加强少数城市或发动型工业的开发和建设(即透过极化和扩散过程),来影响与带动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

这一理论受到区域经济学家、区域规划师及决策者的普遍重视,不仅被认为是区域发展分析的理论基础,而且被认为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工具。如日本 1962 年内阁通过的第一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一全综),主要目的是解决东京等超大型城市过于集中问题和地区间收入差别悬殊问题。为谋求地区间的均衡发展,提出了“据点开发”方式的战略。

该理论在应用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由于集中力量发展中心城市,使其迅速膨胀,而并没有将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真正带动起来,往往还导致周围地区的人口不断向少数中心城市集聚,增大了与周围地区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