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巨大的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人口问题已成为当前世界上面临着的五大问题之一。人口激增是造成粮食短缺,资源衰退,能源供应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人口增长作为一种社会过程,是影响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人口作为资源又是开发和改造环境的能力,同时人口也是社会生产和消费的主体,过多的人口又对环境构成压力。即可概括为“人口增长→劳动力增加→产出增加→消费增加
→污染加剧”的正反馈循环。随着基数过于庞大的人口仍将持续 40~50 年的增长,耕地减少,供水能力不足,粮食供需矛盾加剧是我国人口与资源关系的基本格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因素,也是我国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的基本原因。从整体上看,我国农村粮食、生活能源和北方大部分地区生活用水的供给将长期处于紧张状况;从局部地区看,大部分贫困县主要集中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的地区,从西北到西南连成一片。例如,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安徽、贵州和云南, 迄今为止,上述地区破坏并没有停止或有所缓和。这将促使众多人口的基本生存需求(吃、喝、烧、住等)对自然环境的压力与日俱增,势必加强人们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此外,伴随着人口增长和社会发展, 必然出现城市化和工业化,这就带来了污染绝对数量的增加。
人类发展历史表明,人对地球的开发是随着人口增长而不断扩大的。从远古到现代,人口由少到多,对地球的开发也从局部到整体。今天,我们所居住的地球上,处处以人工生态系统代替自然生态系统。人是生产者,同时又是消费者。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过多,不但会影响国家富强,还会增加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我国历史上曾有三次大的人口激增时期,即第一次人口激增期由先秦时期的 1—2 千万人陡增到西汉元始二年的 6 千万人;第二次是明
① 景可、陈永宗《我国土壤侵蚀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地理研究,1990 年第二期。
末清初,由不足 1 亿人,经“康乾”年间,骤增到 3 亿人,“鸦片战争”时
期又突破 4 亿大关;第三次是解放初到现在(1991 年)由 5.4 亿人猛增到11.58
亿人,特别是 70 年前后增长最快。(见表Ⅲ—6)。
表Ⅲ—6 解放后中国人口增长率状况
年代 |
1849-1949 |
1950-1957 1958-1961 1962-1970 |
1971-1980 |
1981 -1986 |
1987-1990 |
---|---|---|---|---|---|
增长率 |
2 .6 % |
19-23.23 % 17.24-3. 78 % 26.99-25 .83% |
23.33-11.87% |
14.55-15.75% |
16.61-14. 39% |
资料来源:葛全胜等《我国生存环境的基本审视——国情分析》地理新论,1989 年(增改)。
从表Ⅲ-6 可知,我国人口大致以 1971 年为临界点,之前为加速,之后为减速。以上三次人口激增期都是我国生态环境破坏与恶化阶段。这可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和流经黄土高原的黄河泥沙含量变化及下游泛滥增多看出, 它是随着人口的增加而加剧的。黄河在西汉以前不叫“黄河”,称为“河水”。
②说明黄河水原来并不混浊,泥沙含量少。当时黄土高原森林茂密,覆盖超过
50%,水土流失并不严重。到西汉时期,由于人口增加,黄河中游地区的黄土高原上,人类活动加剧,靠砍伐森林,破坏草原扩大耕地,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的生活需求。由于森林减少,植被覆盖率降低,使这一生态脆弱区的生态失衡加剧,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水因泥沙含量增大而变黄,下游河床淤高,成为高出地面的悬河,河水频繁泛滥。东汉至隋的几百年间,由于战乱等原因,人口大为减少,生态环境相对恢复,许多耕地荒芜,耕区缩小, 草原相应扩大,森林破坏也不严重,水土流失减轻,黄河下游处于相对稳定时期。此后至今,人口一直处于上升趋势,特别是后两次人口激增时期,又使其生态环境处于急剧恶化时期。现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失衡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还需看到,目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流动人口大量增多,据调查①,流动人口的生育率实际上大大超过两胎水平。在农村,土地承包制后, 农户在享有经济自主权的同时,也有了更多的生育决策自由度,政府生育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吃饭问题历来是中国的最大问题。众所周知,目前我们用占全球 7%的耕地养活着占世界 22%以上的人口,这是被世界公认的一件了不起的成绩。但是,从我国人口、耕地、粮食三者关系变动的历史考察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随着今后人口不断增加的惯性运动,以及耕地日益减少的趋势难以避免,仅粮食生活消费需求量,2000 年就达到 44,691 万吨,其中由于新增人口所引起的需求量占需求增量的 40%。而粮食的危机实质上是耕地危机的直接反映。
综上所述,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今天的环境是历史塑造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今天的生态指标又将预示着明天的经济趋势。我们正承受着空前庞大的人口压力和前所未有的生态环境问题,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严峻的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的双重挑战。另一方面人口作为社会生产的主体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劳动人口是生产力中最重要、最活跃的起决定作用
② 史念海等《黄土高原森林与草原的变迁》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 年版。
① 刘瑛等《人口与经济》1989 年(3)期。
的因素。因此,强化人力资源开发,在中国已不仅是专家学者感兴趣的研究课题,而是作为国家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在执行。如果我们把人力资源利用得好,就可将包袱变成财富,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所以,要把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作为一项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用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替代资金、物质资源不足的劣势,从而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