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发挥好教学语言的作用

教学实际要求教师的语言正确、生动。所谓正确就是符合语言规律,准确表达科学内容和适应思维逻辑的需求;生动就是讲究语言的艺术,真实地再现科学事实、过程及规律,还要适合青少年的接受特点。而在“正确”和“生动”中,要求:一是语言的本身;二是语言表述的对象——科学教育(如生物科学教育);三是服务于我们的教育对象——青少年。沿着这个方向努力,就有可能更好地发挥教学语言的下列作用。

  1. 正确、生动地表述科学内容

科学教育(包括生物科学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科学知识、科学过程、科学方法、科学的价值观念、科学的态度和精神。所有这些,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观察、实验、实习、操作外,都是要通过言语的、文字的语言来教和学的。而且一切可以称之谓科学的东西,都是相当明确的、可以表述的,科学不同于艺术,可意会而不能言传者实在很少。其实,所谓“可意会”者,仍然是用语词来思维的无声的语言。

  1. 准确地描述科学事实

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如同没有空气鸟就不能飞行一样。实事求是,没有事实依据就无从去求是——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中学的科学教育,很大程度上是介绍科学事实,在丰富的事实的基础上,适当地概括出一些最基本的规律。例如一本初中生物课本,大部分内容是介绍植物、动物、病毒、细菌、真菌等生物种类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的基本事实, 也就是主要讲的“是什么”,“为什么是”,究之甚少也甚为浅显。即使是高中生物课本,也只是深入到生理、生化、遗传、进化、生态的基本事实, 多半也没有要求把规律搞得很透。因为,教育的对象是接受基础教育的中学生,中学教育的根本功能是打基础,打好人才成长的基础。对于成功的教学

语言来说,就是要简明扼要、真实清楚地描述事物的本来面貌。例如:

形态的知识,诸如其位置的上、下、左、右、前、后的标明;其形状大小的形容或比喻;其色彩的描述等都不应含糊。

结构的知识,诸如是细胞水平、组织水平或器官水平;其层次是从内到外、或从外到内等要一一交待清楚。

分类的知识,诸如本质的特征或非本质的特征;相近类型的相似点和相异点;典型性和非典型性等不要造成混淆。

生理的知识,诸如一个过程的起止点;过程的顺序;该过程的结构基础; 该过程进行的机制;该过程常态的和非常态的等要一一阐释清楚。⋯⋯

总之,语言要斟酌,务使其简明扼要、真实清楚。要反对那种认为事情太简单,不必费功夫的、漫不经心的态度。必须记住对于教师十分熟悉的基本事实,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可能是第一次接触,至少是第一次作为科学内容来学习,要求学会科学的描述。

  1. 形成完整的科学概念

科学的原则、原理、规律,是以概念来表达的,掌握科学事实是形成概念的基础,但不是概念的本身。概念的形成必定要通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思维活动过程。思维活动是用语词来进行的,概念的表述也是语词,而且是精确的语言。如果不是精确的,不仅是本身包含着欠缺或错误,而且影响概念的迁移和运用。

如果说科学事实是营造科学大厦的基石,那么,科学概念恰如构成大厦的基本建筑构件,这离不开语言的精确。

在中学生物科学的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基础造成的认知过程的片面性,还由于科学概念有一个由浅入深的渐进学习过程,形成完整的(至少是不留后患的)科学概念,存在着许多困难,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例如仅举初中光合作用这部分内容来说,形成科学概念就有相当的困难。

  1. 光合作用的场所(结构基础),是绿叶?是叶肉细胞?是叶绿体?还是叶绿素?对于教师来说当然清楚只有完整的叶绿体才是光合作用的结构单位,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就不易掌握好,似乎哪一个答案都可以。只有依靠教师来形成一个正确的概念。

  2. 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是淀粉吗?或都是淀粉吗?初中教材鉴于大多数植物光合作用都将合成淀粉,且淀粉易于检测,于是,就是这样写的。另外还不可能要求初中的学生了解什么是糖?淀粉只是一种常见的多糖。但是仍有必要告诉学生光合作用的直接产物是糖类,大多数植物将以淀粉的形式存在,从而为碘和淀粉的颜色反应所检测到。

  3. 光合作用的能源是太阳、阳光、还是光或什么样性质、强度的光?这也同样不易为学生确切理解。教师至少要让学生清楚在自然界是依靠阳光, 但利用的是阳光的光能而不是同时存在的热能;在人工照明情况下,灯光也可以,要有一定的强度,光谱应近似阳光的光谱(尤其是光谱中的红光和蓝紫光部分不能缺的)。

  4. 光合作用实验中能收集到放出的氧气,为什么检测不到绿叶呼吸放出的二氧化碳?此事不予解释,就会带来许多认识上的问题。

⋯⋯

以上例子,仅说明了形成一个比较完整准确的科学概念,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困难,而一册教科书中,科学概念是极多的,因此,教师面临着极为繁重的任务,将检验一个教师的知识和才能,其中包括运用正确、生动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积极地思维,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力戒囫囵吞枣、以偏概全、浮光掠影、死记硬背来对待概念的形成。

  1.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言是披着声音外衣的思想,无论是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都是用语词来进行的。在某种意义上说,语言的混乱反映了思维的混乱,语言的贫乏, 思维必定贫乏。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几乎完全凭借着教师的教学语言开动其思维的机器的,也只有良好的教学语言,才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什么古今中外都把教师的语言能力列为教师重要的基本功,多半也源出于此。因此:

  1. 基本的科学事实交待要清楚

赖以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形成科学的认识、掌握科学的概念的那些基本科学事实要交代清楚。所谓清楚,应包括:是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不完整的;是有层次有条理的,而不是混沌一片的;是简洁明快的,而不是拖泥带水,甚至“车轱辘话来回转”;是富于启发性的,而不是背诵式的。这是一些起码的要求,使学生有一个赖以思维的良好基础。

  1. 教学语言要符合思维的逻辑要求

科学教育的内容,大多数是由科学的事实、过程、结果、原因、运用组成的。一般情况下,就可以按照这样一种逻辑顺序来组织教学过程和使用教学语言,这可称为平铺直叙。但学生的认知过程,思维的逻辑,不一定都是这样的。例如有时候是从结果而推论原因;有时候是分析诸多原因来推论和验证其结果;有时候还可能是从实际的运用开始探究应掌握的科学内容,及其中的规律性。就大多数情况来说,教科书容易采用通常的平铺直叙的逻辑顺序。而实际教学中可能采用后者的各种变通顺序。举几个例子说:

例如讲双子叶植物木质茎的形成层。一般来说可能是从茎结构的横剖面,由外向内,或由内向外,逐一叙述各层的结构名称、特征和功能,教科书通常采用这种顺序。而实际教学中可能是讲清了树皮、木材、髓三部分, 再提出茎的纵向生长和横向生长如何,才突出形成层的作用;也可能是从研究分析木质部的同心圆式的年轮来引出形成层的讲解;也可能是通过茎的嫁接的实际运用来讲授关于形成层的知识等等。孰优孰劣,不好断言,只要符合当时当地学生思维的逻辑要求,并能促使其开动脑筋,均是可以的。在教学语言的运用中,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当然不纯是教学语言的运用问题, 广义地说是一个教学过程的组织问题)。我主张可以抛开教科书的一般平铺直叙的思维逻辑顺序,就你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教学条件出发,多有变通,以利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防止所谓照本宣科的呆板方式。再举一高中教学的例子,研究线粒体,大都是形态、结构、功能的三段式。我曾从线粒体的分布特点(哪类细胞的线粒体多)引导学生推论其可能的功能,再探究其结构、成分如何和功能相适应,效果似乎更好。

  1. 教学语言要有利于思维发展

教学语言既要有利于形象思维的发展,又要有利于抽象思维的培养;既要有利于求同思维的发展,又要有利于求异思维的培养;既要有利于聚合思维的发展,又要有利于辐散思维的培养;既要有利于常规的思维模式的发展,

也要有利于非常规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是对教学过程的组织和教学语言运用的高级要求。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上述的“既要”和“又要”, 大多数情况是前者比较容易,做得也比较好,后者比较困难,做得较差。例如,抽象思维是思维活动的高级要求,特别是对于自然科学教育来说,差生, 确实学习态度努力的差生,常常是这方面不足,掌握不了要领、体会不了重点,不会举一反三,只能“照葫芦画瓢”,源出于此,我们的教学语言的使用要着力在这方面下功夫。例如,我们的教学总喜欢学生围着老师转,把学生的思维纳入教师的讲授、教科书的描叙的思路中间去,当然有对的一面, 但常常也就容易重在发展求同思维、聚合思维、常规思维,忽视了求异思维、辐散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按教学过程的组织和教学的目标要求,而要有所革新,同时教学语言的运用,也要为此付出努力,并应该对学生多予鼓励。曾见到有些教师的启发式,立足于从学生那里“榨取”教师需求的答案, 该答案或是教学目的之所求,或是教学语言承上启下之必需,几乎到了不让学生把话说完的地步,或学生所说明明是个很好的想法、见解或引伸出来的问题,也不抓住,弃之如敝履,更谈不到鼓励几句了,这岂不是在“扼杀” 思维吗?

  1.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

学生能否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涉及教育思想和诸多教学条件,但和正确、生动地运用教学语言关系极大。

  1. 正确、生动的教学语言,有利于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情景或氛围。这就是说,运用得当,会使学生紧张而不拘束,严肃而又不失活泼,艰难而并不枯燥,间接的东西变得直觉而可亲,狭小的教室空间变得可以自由驰骋等等。这是组成高级的教学技巧的一部分,在这种氛围下,学生才有可能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甚至“忘我”——忘记了受教育的被动局面,不觉得时间的流逝。

  2. 正确、生动的教学语言,有助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现象、事实、过程、原理、规律,本来是饶有兴趣的,但科学要求人们穷其底蕴, 所以又常常是艰辛和劳累,甚至有几分苦涩和烦人。正确、生动的教学语言将能大大缓解后者,诱导前者,使学习变得有趣起来,而兴趣是热爱的基础之一,是学习积极性的动力之

  3. 正确、生动的教学语言,是启发式教学之必需,从而使学生处在积极的、有秩序的思维活动之中。前面已经讲了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这里要着重指出的是,近年来,有不少改进课堂教学设计程序以达到启发式、探究式教学的要求的各种经验介绍,如先观察或读书,再出示教学提纲寻找答案, 进而讨论、质疑、反馈、教师点拨、总结等,就是一类教学程序设计。这类设计重视的是认知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特点,过多地强调了程序本身的有助于启发式,而忽视了教师正确、生动的教学语言这个基本功,因而存在着程序很科学,学生学来却仍十分死板,兴味索然,成了一种组织教学过程的新八股。八股者,是一种束缚人们思想的古文体裁,这里借用这个名称,不是要否定这些教学程序,而是希望对这种倾向引起警觉,这也叫求异思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