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物课教学应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改变家乡面貌服务
被誉为全国农村办学一面旗帜的山西风陵渡中学,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育,建立了生物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新体系。
他们针对学校的地理位置、学校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坚持以改革生物教学为“龙头”,大胆创新,不断探索,努力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他们根据当地农村脱贫致富的需要,在重点加强生物课基础知识的教学中,适当增加了小麦、玉米、棉花、果树等当地农作物栽培知识和动物饲养知识的传授, 先后编写了《作物栽培》、《良种选育》、《食用菌栽培技术》、《快速养猪法》等十几种教材,对学生进行综合技术教育,做到领导、教师、教材、时间、考核、基地六落实。他们在校内外开辟了丰富多采的生物课外活动, 成立了食用菌、花卉、制种、养殖、土壤分析、园林等课外活动小组。他们还在校办农场建立试验田,大搞科研活动,在 32 个试验圃中,引种 1500 个,
杂交小麦、棉花新组合共 1230 个,进行 59 项试验,培育了 11 个小麦新品种,
8 个棉花新品种。“风选 2 号”小麦获第二届全国青少年创造发明比赛二等
奖,获国家科协银质奖。“80(4)—1”小麦新品种获全国第四届青少年科学创造发明比赛一等奖,中国发明协会金牌和特别奖,并获得北京国际发明博览会金牌奖。该校农场为全国各地提供良种近万斤。他们承担了国家黄河流域越冬麦区小麦品种试验、农牧渔业部硝酸磷肥实验等 45 项科研任务。他
们在全县建立了 32 个农科联系点,和山西农大、陕西农大、北京农大、临汾
小麦研究所等 34 个单位建立长期联络关系。他们培训的农民数以千计,解答
致富难题近 500 个。他们的生物教学在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方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也为农村中学教育改革树立了典范。
河南省淮阳中学,结合讲《遗传和变异》一章,组织学生育成了杂交小麦“淮中 7623”,比当地推广的“宝丰 7228”增产 11.9%,推广种植了两万余亩,增产 100 多万斤。他们还推广了大豆良种,为全县增产大豆 4000 多万斤。他们还改进了当地名贵特产黄花菜的栽培技术,创造了高产。
江西省余干中学生物课外科技活动小组,针对当地柑桔产量低的情况, 把提高柑桔产量作为重点课题,通过调查,找出了柑桔低产原因是:①病虫害侵蚀严重。②花蕾脱落。③有的桔树生长过旺、花少。④大、小年问题。他们针对上述问题,实行科学管理,特别是注意了根据桔树生长发育不同时期对矿质元素的不同需要,合理施肥,合理浇水;开花时,进行叶面施肥(如喷施生长剂),请人来桔园放蜂;在大收年,适当地疏花、疏果,确保年年丰收。
陕西省户县二中特级生物教师刘维汉,执教四十多年来,非常重视引导学生在理论结合生产实际上狠下功夫,他与学生先后共同制作了 700 多件
(套)各类教具,总结出“看(观察)、议(讨论)、讲(精讲)、做(操作)、总(总结)”的五字教学法。他不仅教学质量高,而且促进了当地的农业生产。他工作所在地区的农技员 80%、户县农业单位 1/4 的中层干部, 都是户县二中的学生。他结合教学,育成了“教革二号”、“教革三号”等小麦良种,并参加了广交会及全国农展会。多年来,他引进并推广农作物品种 41 个,提供小麦良种达千万斤。他曾承担过省试验项目 57 项,示范推广
了 37 项,他创造了“麦棉间套”、“两粮两肥”等四项耕作制度。退休后他继续带领一批农村青年,搞农业科学试验,培育成 8650-5 大穗小麦新品系, 该小麦籽粒均匀、饱满,品质好,抗病力强,亩产高达 690 公斤。为表彰刘
老师在教学、科研和振兴农村经济中所作出的贡献,在刘维汉老师 70 寿诞之际,刘老的同事和学生为他送去“农教同辉”的牌匾,省中学生物教研室给刘老送去“钢筋铁骨金石心,霜天雪地见精神”的寿屏。
齐齐哈尔铁路一中特级生物教师、全国劳动模范李文福,从教三十余年, 创办了多处生物园和校外实习基地,特别是在他 1979 年主动辞去局教育处长
职务后,立志发展葡萄栽培事业,通过他和他的同事的 12 年艰苦创业,在全
省建立葡萄定植点 210 处,年产量达 280 万斤,产值达 300 多万元,达到了生产、教学、育人三丰收。
中央领导同志指出:“从长远看,中国农业的根本出路非靠科技不行。中国的农业将来应该是单位面积产量最高的国家,否则,国家富不起来。⋯⋯ 我国应是运用生物技术最好的国家”。这里提出的单产最高,运用生物技术最好,笔者认为就是给全国的生物学工作者(包括了广大中学生物教师)出了个大题目,围绕这个总题目,生物教师可以因地制宜、切合实际的作文章, 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