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教学设计的原则
教学设计的原则是根据教学原则、教学规律,以及教学设计的理论而制定的。是根据人们对教学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入、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其主要原则有:
- 目的性原则
教学目的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学活动的归宿,没有目的的教学是不存在的。从教育传播的理论来看,教学的本质是教育者借助各种教学媒体传递教学信息,使受教育者通过接受信息获得知识和技能,陶冶情操, 使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在贯彻这一原则时要注意以下两点:(1)教学目标制定得适当
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教学内容的性质有密切关系,教学目标的制定既要切合学生实际,也要切合教学内容实际,并用具体的行为术语来表述。
(2)按目标进行系统设计
教学包括多方面的因素,只有进行系统设计才能使教学过程中的一切活动为教学目标服务,使教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 结构性原则
结构是系统内部各要素联系的形式或构成系统的框架,或者说是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排列组合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媒体、组织形式等以一定的方式相互联系着,以此为基础教师、学生的活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课堂的结构。在贯彻结构性原则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 结构与功能的统一
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结构的变化会引起功能的改变。在教学设计时,主要是通过调节各要素的不同组合形式来提高系统的功能。
- 要素组合的和协统一
各要素的和协统一是实现课堂教学整体优化的条件。在教学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目标和组织结构,各要素要与此相适应,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之中。
- 最优化原则
所谓最优化是在现有条件下如何从中选优,或通过重新设计使之达到最优的问题。其中包括课堂结构的优化,各要素组合的优化,媒体选择的优化、问题设计的优化及评价内容和方法的优化等。在贯彻这个原则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 思想观念的转变
在不同的思想指导下对优化会有不同的看法。只有破除旧的思想观念, 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才能达到适应教学改革需要的优化。
- 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基础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不但为教学提供了科学技术手段,而且引进了先进的思想和方法,会促进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 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
优化的教学设计靠教师来创造,同时也靠教师去实施。如果没有较高水平的教师,不但不能创造出优化的设计,即使有了也不能在实践中得到较好地贯彻和实施。
- 反馈性原则
教学系统是目标性的动态系统,要维持系统的稳定性,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必须对系统的运行进行有效的控制。控制的基础则是及时、准确地获得反馈信息。要实现反馈原则,需注意以下几点:
- 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反馈信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进行面对面的信息交流,教师可从学生的情绪反应、回答问题的质量、作业、操作等多方面获得反馈信息。
- 反馈要及时准确
及时的反馈才能调节下一步的行动,对发展的方向进行有效的控制。获得准确的反馈信息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对系统进行有意义的调节。
- 利用现代设备获得反馈信息
随着各种教学机器及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使教师及时、准确地获取、记录、分析学生的反应成为可能,教学中应积极加以利用。
- 参与性原则
教学是由多个要素所构成的,只有几方面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各要素的作用,并通过各要素的相互作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运用这一原则要注意以下几点:
- 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因素,没有教师的积极性,一切教学任务都难以完成。即使在现代教学媒体比较发达的今天,学生的学习仍需教师进行多方面的指导。
-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积极性的发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明确学习的目的,掌握学习的方法,以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去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是教学取得成效的关键。
- 师生相互作用教学相长
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相互作用的过程,只有发挥两个积极性,相互协调、相互作用,才能使教学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