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析方法及注意问题

  1. 依据学生学习过程的周期程序,掌握其心理活动的周期变化。这种周期变化的反复进行,显示出了学生智能发展的量的积累,在一定数量积累的基础上发生的质的“飞跃”。因此,教师在教学准备过程中,在了解、认识学生认知与非认知心理因素及心态特征的基础上,掌握学生学习的周期程序,对于指导学生改善学习的智能结构,形成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是科学分析学生学习心理的关键环节。
  1. 我国古代教育家曾提出过学习过程的学习心理学思想的“七步学习论”。即立志(强调学习者对获取知识经验的动机、态度和目的)、博学(指阅读与获得信息)、审问、慎思、明辨、时习和笃行。七个环节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中互相联系。如表 7①所示:

  2. 我国现代教育工作者对学习过程的结构的分析,明确提出了“我国当代中学生最优学习方法的八个环节,或叫“八环系统学习法②(武汉师范学院黎世法对 10350 名中学生的学习总结分析),即:制订计划及执行学习计

① 刘兆吉等主编《高等学校心理学》西南师大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228 页。

② 周谦主编《学习心理学》科学出版社,1992 年版,第 16 页。

划的过程、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包括阅读、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及科技活动等)。上述八个环节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不仅在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学习与巩固,更重要的是能够满足和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的需要,激发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最佳学习心态以及独立学习、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现代美国心理学家加涅(1974 年)以学习中相应的心理活动为依据,运用现代信息加工理论和模拟的方法,就实验材料进行推论,把学习过程分为 8 个阶段①,即动机、了解、获得、保持、回忆、概括、动作和反馈八个阶段。也有的资料介绍为“学习的七阶段论”,如表 8②所示:

表 8 运用现代认知心理学资料分析学习

——学习七阶段论

动机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巩固阶段→应用阶段→泛化阶段→反馈阶段。

从上述可见,加涅等认为学习过程的阶段及其相应的心理状态不是自发的,而是在教学环境的影响下、在教学活动中出现的。因此,了解并认识上述内容是分析学习心理的重要方法之一。

  1. 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增强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表现在人脑对客观事物反映的深度、广度、速度及准确度上,它最基本的认识力主要是:观察力、表象力、思考力、创见力、想象力、理解力和记忆力。其中思考力是认识力的核心,创造力是认识力发展的最高水平。一些优秀的中学生所表现出的智力超常、能力突出、各科成绩均达到优良水平。追其根源,正是由于他们具有爱思考、少保守、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富于幻想、乐于探索社会、人生和大自然的奥秘等最佳心理状态特征,从而促进和强化了上述认识能力的提高和完善。反之,学习成绩较差甚至厌学的学生则主要表现为注意力分散,思维迟缓、情绪消极、认识模糊等。从而伴随着学习效率降低,考试及作业的错误率上升,存在着严重的学习心理障碍。究其原因,首要的就是认知障碍,即认识能力与优秀学生相比差距极大。

因此,在分析学生学习心理时要注重遵循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例如遵循中学生的“感知、观察能力在目的性、持久性、精确性和概括性上有显著发展”这一特征,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正确的感性知识的教学活动及社会活动中,特别是在组织观察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遵循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从片面性和表面性向抽象思维过渡。同时又从‘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发展的思维规律”。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能够促进他们正确理解科学知识体系的活动,帮助学生们提高生物学科理论思维和辨证思维的水平;遵循记忆规律,指导学生改善记忆方法并刻苦识记、自觉训练并提高持久记忆力;遵循学习迁移规律,多为学生们创造掌握有关技能,提高手脑并用的实际操作能力的机会和条件。但需注意的是,在进行上述分析时,还应特别注重学生的认知评价能力,尤其是对于那些一面临考试就出现心理紧张甚至焦虑的学生。一般情况下,考试紧张是在一定情境的激发下产生的。从考试焦虑的形成过程可以看出,认知评价

① 周谦主编《学习心理学》科学出版社 1992 年版,第 20 页。

② 引自刘兆吉等主编《高等学校心理学》西南师大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228 页。

在考试焦虑的形成过程中居于主导性的调控地位,当然,做为应试者的学生这种认知评价的调控作用发挥的如何,同其已有的知识储备和应试技能密切相关。但是,在考试过程中学生的认知评价能力对于稳定和调节情绪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学生的自卑与自信就表现为消极或积极的自我评价。教师如果总把注意力放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身上,无意中就会造成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的自卑心理。从而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因此,在分析学生的认知心理时,对学生的认知评价能力的分析也是应当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关键问题之一。

  1. 需注意的几个问题如下:
  1. 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这就是说,动机固然可以增强行为的方式以促进学习,而所学到的知识反过来也可增强学习动机。因此,当教师发现学生尚未表现出对学习有适当的兴趣或动机之前,教学的最好方法是,不管他们当时的动机状态如何,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有效地去教,即增强学生学习动机最适宜的方式是把重点放在学习的认知而不是动机方面。只要学生尝到了甜头,学习兴趣和动机自然会被激发。

  2. 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与批评,应注意评价必须客观、公正和及时,尤其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性格等特征,尽量避免由于教师不公正的评价与分析而产生相反的结果,即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 科学的评价学生必须坚持的几个观点。即全面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把学生放到一定的环境中,从方方面面进行综合考察与分析,尽量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避免片面、孤立、抽象地评价学生。

  4. 科学的分析学生的学习心理应深入了解中学生的几个心理特性,即独立性与依赖性;闭锁性与开放性;求索性与动荡性;在此基础上来研究如何满足中学生心理上许多正当的发展需要,增进他们的身心健康。

  5. 教师要注重用自身的人格力量去影响和教育学生,增强自我心理鉴定的能力。可以说这是科学分析学生的学习心理,培养他们最佳学习心态的保证。也就是说师生同在一个学校环境里,与学生一样,教师也会受到社会上各种因素的影响,有时在对某些问题的认识和情感上是相似的。我们的教师往往只知道因材施教的前提是了解学生并对学生进行心理分析与鉴定,而很少了解或忽略了自我心理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对自我的了解与分析,如同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心理一样重要。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变化,基本上都与学习问题有关。因此学习心理,始终做为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着国内外的学者进行着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它既是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也是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为了适应当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需要,将学生学习心理的分析纳入教学之中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