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生物课联系哪些实际

1.密切联系生产实际

使学生了解生物学是农、林、牧、副、渔和医药等方面实践的理论基础, 懂得合理利用和改造有益生物和防除有害生物的道理。

纵观全国各地教改经验,生物学教学密切联系生产实际的做法有:

  1. 开设选修课 选修课要突出教育性、趣味性、实践性和乡土性。选入教材的内容要有地方特色,把地方的“名、特、优”编入教材,如烟台市编《苹果育苗》、河南淮阳县编《黄花菜宽窄行密植栽培》等都是突出了地方特色。教材中最好体现出实习、讨论、实验的内容,让学生把“听、看、议、练”结合起来。

  2. 举办讲座 讲座具有灵活性,既无教材,又不纳入课表,但需有讲授提纲,专题可以因地制宜,急用先学,能者为师。

  3. 拓宽教材 教师在对教材深挖紧联的原则下,增补一些与教材相关的紧密联系生产的实际知识。如以高中生物教材为例,结合教材的相关知识内容可以联系下列农业生产实际知识内容:合理灌溉、对农作物进行营养诊断、合理施肥、水培法、保护地栽培、营养繁殖技术、整枝修剪、催熟育肥、生物防治、诱变育种、生态农业等项内容。

  4. 社会调查 拟定调查提纲,明确目的要求,调查的对象要选准,可田间调查、可现场参观、可访问咨询。种子场、牧场、苗圃、菌种场,都可组织学生参观,专业户“高产大王”、“种田能手”、农民技术员、农业科技人员都是访问的对象。

  5. 农、科、教统筹 农村中学生物教师要主动争取行政领导的支持与帮助,像江苏省建湖县那样,成立县、乡两级农、科、教统筹协调领导组和办公室。生物教师利用这一组织机构,点燃科技兴农之火,让学生在科技兴农活动中学到真本领。

  6. 三园实习教学模式 上海市崇明县生物学教改课题组推出三园实习教学模式,他们编制了农业《生物学基础》教材,构建“校园、庭园、田园”

三园教学基地,这一新思路、新举措对全国广大农村中学很有实践意义。2.密切联系当地生物种类的实际进行教学

我国幅员广大,各地自然条件不同,生物种类千差万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密切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讲述主要门、纲的代表动、植物, 力求既具有典型性,又是当地比较常见的种类。要利用大纲规定的乡土教材的课时,补充讲述当地常见的对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的生物种类,以及有关的生物学基础知识。

由哈尔滨市教育学院教研部主持的,何健、鲁俊健、常兆忠等同志合作进行的“在可以接触的植物环境中学习植物”的初中植物学教学改革研究试验,历时六年,通过了以聂绍荃教授为主任的鉴定委员会的鉴定。专家认为, 这项试验,“改革指导思想明确,理论根据充分,试验成果真实,效果显著, 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他们在教学中进行了以下改革:

  1. 在教学目的要求方面较原来的大纲增加了“认识一些常见的植物, 并对它们有所了解,能用所学知识初步解释一些现象,解决一些问题”的要求。还把“培养学生研究植物、学习植物学的兴趣”当作教学任务提出。

  2. 在教学内容方面,已编出《试验教材提纲》,对统编教材进行了串、换、补。如:头一堂课不是枯燥地照本宣科讲绪论,而是先用两个课时搞采集、观察制作腊叶标本等实际活动,然后再讲绪论;接着集中讲绿色开花植物的形态。他们是在学会使用显微镜之后再讲细胞,以便观察。用杏花代替桃花,用杨、柳、大麻、菊、木槿代替桃、七叶树、棉等讲叶的形态,这是换。在讲植物分类时,他们增加了杨柳科等常见植物,这是补。他们要让学生认识 40 多个“科”,上百种植物。

  3. 在教学组织形式方面,他们除了在室内课堂教学和实验外,还把采集、调查也作为一种教学形式。课外活动、实习作业等也当成教学的组成部分。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边实验边讲解,全年 64 节课中 50 节有实验观察,

学生在课内外实验观察共达 117 项左右。

  1. 在教学方法方面,他们把启发式教学贯彻到教学过程的始终;在具体方法上,不拘一格,博采众长,选择最佳组合。

  2. 在课时安排方面,他们不受每周两节课的限制,而是作了若干集中,如外出参观、采集就不是一节课能完成的。

  3. 在考试方法方面,他们采用笔试、口试、操作三结合的方法,他们很重视平时的考查。

  4. 所有进行试验的学校,标本和栽培植物都能满足教学需要。

哈尔滨市何健等老师的试验,抓住了理论联系实际这一植物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在可以接触的植物环境中学习植物学,防止了死抠书本上的“条条”,使学生灵活地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观察、概括的能力。

哈尔滨市 165 中生物教师吴静文等用几年时间,采取定点采集和随访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定期采集、测量,观察生态情况,访问当地居民,对哈尔滨近郊的两栖类的种类、分布、生活习性等生物学特性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 查清了哈尔滨地区共有两栖纲动物 7 种,分属于两个目、四个科、四个属。他们的这项试验,填补了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地区两栖类动物志的空白。

利用生物园加强直观教学并培养学生必备的能力,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生物园的设计应当考虑到:这是绿化、美化校园的一部分,这是

自然科学实验园地,因此设计要科学,布局要合理。选址应向阳、排灌设施齐备,场地大小因地制宜。农村中学以 1—3 亩为宜,城市中学则可利用花圃、走廊、天台,垂直绿化,充分利用空间。生物园内设置分类一般可分植物、动物、进化系统、其它四大部分。植物部分可设形态、分类(应包括典型代表植物及乡土常见代表植物)、类群(藻、菌、地衣、苔藓、裸子、被子植物常见代表)、群落(水池植物群落、森林植物群落)、中草药(常见乡土中草药植物)、观赏(常见花卉及盆景植物)、乡土经济植物、珍稀植物、实验实习、苗圃、温室、阴棚等区;动物部分可分无脊椎动物及脊椎动物两大区,各选一些典型代表反映不同门、纲特点的动物。

  1. 密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

在人体生理卫生教学中,要与青春期教育、体育课和学校卫生工作紧密配合,共同完成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

国家教委、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于 1988 年 8 月 24 日联合发出了“关于在中学开展青春期教育的通知”,“通知”指出了进行青春期教育是促进和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保证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需要。“通知”指出青春期教育的内容应包括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教育三个方面,以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为核心。通过教育,应使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生理的发育变化,注意保护健康,养成卫生习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修养,懂得自尊、自爱、自重、自强,具有自我控制能力,能正确对待男女同学之间的友谊;珍惜青春年华。

青春期教育应遵循严肃认真、积极稳妥、经过试点逐步推开的工作方针。试点校应做好师资、教材、教学设备各方面的准备。

进行青春期教育,内容要适时,即先入为主,从初一抓起。内容要适度, 即依学生年龄特征和承受能力选择讲授内容,要掌握分寸,切莫过度。教学态度、教育方法要适当,做到既亲切而又严肃,课内讲授与课外谈心、咨询相结合。

上海市求知中学编制了《初中二年级青春期常识课教学录像配备进度表》配合教学,使青春期教育这一综合性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为提高学生身心健康,上海市率先新编《人体与卫生》教材,在上海市华东模范中学试用后,收到了显著的效果。许多家长反映:“这门课真神, 学完后,孩子的许多有碍健康的坏习惯为之一扫。”

生物教师还可以搞些卫生保健知识讲座,搞图片展览、出生物专刊、板报,通过多种令学生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搞好学校卫生工作。

  1. 生物教学与环境教育密切结合

环境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当前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环境教育问题。进行环境教育,首先要向学生宣传国内、外环境保护形势:

当今世界出现了森林的砍伐,水土流失,沙漠化日益严重,物种灭绝, 淡水资源枯竭,工业污染加剧,酸雨成灾,人口剧增,资源枯竭,粮食危机等十大环境问题,加上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效应这两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使环境问题成为世界的热点,跃居世界问题的首位。

国内环境保护形势:我国在环保法制、法规建设方面日趋完善,在国际环保工作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但是我国在今后的发展中,仍面临着环境问题的严峻挑战。我国耕地在减少,水土流失、草原沙化、旱涝灾害严重,农业生态环境过重超载的现象在短期内难以缓解。林业资源供不应求;森林生态

功能较弱;北方淡水资源短缺;海洋资源衰退,海洋污染有所发展;煤烟型大气污染严重;工业污染治理任务艰巨等等。一言以蔽之:我国的环境前景令人担忧。

进行环境教育,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意识,要开展抑制过度消费的教育。我国有 12 亿人口,如果人均每年多消耗 1 斤粮,就要多消耗 12 亿

多斤,若按每亩产 1000 斤粮计算,就需要 100 多万亩耕地来生产。

要教育学生增强环境意识,首要的是环境道德方面的教育。要让学生都能意识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此外,要增强环保方面的法制观念,使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促进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

教师在生物教学中,除了挖掘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因素外,还应配合每年的“国际环境日”、“植树节”、“爱鸟周”,开展丰富多采的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乡土教材,组织学生参观、调查、讨论、分析,以增强学生的生态学意识。有条件的地方还应在环境教育中对学生加强科学训练,如对环境分析调查的方法,对环境进行评价和进行监测的技能,以及取样、限制影响因素等实验方法。江苏省建湖县教研室仲星怀同志把生态教学与发展农村经济相结合的经验十分宝贵,值得我们很好的学习体会。

生物课理论联系实际的渠道很多,除了上述四个方面外,还可通过课外科研活动、劳动技术课、开展咨询服务活动、与生产科研单位或大专院校挂钩建立科技活动网点等等形式进行。

湖南省岳阳市教科所胡兆谦同志,从教三十余年,任教研员也十年了, 他一手抓教学、教研,一手抓科普创作。他主编的《生物》乡土教材,注重教育性、乡土性、实践性、可读性,在特产、特技、特色上大作文章,获国家教委优秀乡土教材二等奖。他的科普创作,巧于立意,善于思考,立足于“科”,着眼于“普”,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使科普创作很好地为当地两个文明建设服务,胡老师的宝贵经验,又为我们开辟了一条知与行统一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