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案的编制

编制教案是教师的一种辛勤劳动,每份教案都凝集着教师的心血。编制教案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编制教案一般可分为二大阶段,一是准备阶段,二是文字的编写。

1.编写教案前的准备

编写前的准备工作很多,包括钻研教学大纲,阅读、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目标,了解学生,准备教具和实验观察材料,阅读有关的教学资料等诸多方面。有的内容在本书的另几讲里已作说明,在此不再赘述,但仍需强调一下。

(l)深入钻研教学大纲(或称为课程标准)

大纲是教案编写的依据,钻研大纲就是要了解大纲中所规定的教学内容,目的要求,明确单元的知识点及认知层次,了解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内容,课时安排等。从而知道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全书中的地位,为编写教案打下了基础。

  1. 分析教材

课前,教师在通读教材,了解全书的知识体系及知识内在联系的基础上, 要对本教案所涉及到的章、节教材进行精读,并进行深入的分析,弄清本课的知识结构、层次,包括具体的知识点和认识目标;确定重点和难点;考虑安排哪些观察实验的内容,以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能力; 结合学生的实际,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因素。通过教材分析和深入的思考,一份教案的蓝图已经形成了。

  1. 阅读教学参考资料

教学参考资料包括与教材配套的教参;有关的报刊、杂志、书籍;中学优秀生物学教师的教改经验或科研报告,优秀教案选;生物科学研究的最新动态或成果;国内、外应用生命科学技术在工农业、医药卫生、环境保护等领域上所取得的新成就和具体事例。广泛阅读和收集这些资料将会扩大我们的视野,丰富教学内容,使课讲得更生动、更联系实际。但应该注意切不可在钻研大纲、分析教材之前先忙于寻找资料,更不能利用资料去拼抄教案。此外,对实验课教案的编制,或有观察实验项目的课,还要准备好观察

实验的材料,对实验程序要亲自操作一遍,在此基础上才能编写实验教案。2.教案的编写

在经过认真的准备之后,通过文字加工写成教案是编制教案的最后一步。教案的书写形式可有多种,概括起来主要分三类:文字式、表格式和程序式。这样的划分也不是绝对的,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可以结合在一起。例如,文字式教案有时也插入表格,程序式教案中也有文字说明等。此外尚有其它的形式,如有的教师创造出五卡式教案等。但是,形式要服务于内容, 要能够反映出上课的过程。

(l)文字式教案

这种教案主要是运用语言文字把教学过程表示出来。它也有详略之分。详细的教案通常把教师在上课时要说的每一句话,要做的每一件事(如演示什么教具,提问什么问题,板书什么内容⋯⋯等)都按上课的进程写出来, 就象一份详细的讲稿一样。下面摘录一位教师在讲述葫芦藓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时的文字教案加以说明。

教师:演示丛生的葫芦藓植株挂图,并挂出小黑板,上有三个问题:

①葫芦藓为什么适于生活在阴湿的环境里?

②葫芦藓是否出现了器官的分化?有哪些器官?各有什么功能?

③葫芦藓植株为什么长得比较矮小?

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活动(时间 10 分钟)

①先用放大镜观察葫芦藓的植株

②用低倍镜观察葫芦藓植株的整体装片教师巡视指导。

观察结束后,教师通过提问导入新课(时间 25 分钟)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认真,现在我们先停下来,等一会再观察。现在先讨论第一个问题,葫芦藓为什么适于生活在阴湿的环境里?

学生举手,教师让某某同学回答。

学生:葫芦藓植株很矮小,约 2~3 厘米高,所以吸水和保水能力很弱。教师:植株长得矮小,吸水和保水能力就弱了吗?联系第二个问题,再

分析一下是什么原因?哪位同学来回答。

学生:我认为葫芦藓已出现了器官的分化,它具有根、茎和叶,但茎很矮小,褐色,叶片扁平,小而薄,在茎的下面还有根,但弱小。所以吸水、保水力弱。

教师:请同学们再用显微镜观察一下葫芦藓的“根”,比较一下与我们过去观察过的小麦根尖的结构有什么不同?能否找到根尖的各部分结构?

学生观察后回答

学生:看不到根尖的各部分结构,没有根毛,只是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的丝状体,和小麦根的结构不同。

教师:葫芦藓的“根”是真正的根吗? 学生:不是。

教师:我们把这样的“根”叫做假根。下面同学们再用显微镜观察葫芦藓的整体装片,注意观察它的茎、叶里有没有导管?

学生继续观察后,回答没有导管。

教师:现在讨论第三个问题,大家思考一下,葫芦藓植株为什么长得矮小?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葫芦藓已有茎、叶的分化,但没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没有真正的根, 只有假根,所以它吸水、保水能力弱,植株矮小,只能生活在阴湿环境里。

⋯⋯

从上例看出,这种形式的教案具优点是考虑细致,编写详尽。但这种教案的书写工作量大,而且缺乏机动性,特别是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他们的思维往往不可能与教师同步,所以他们回答问题时,所讲述的内容并不完全按照教师的思路去回答,不象你所希望的那样,如果教师缺乏教学经验,不能随机应便,就会把你的设计方案全盘打乱。因此,在编写教案时要考虑到这一点,应留有余地。对新教师初学编制教案,这种形式仍是必要的。总结整理优秀教师的教案或公开课的教案,提倡使用这种形式也有一定好处,不妨采用。老教师或已具有一定教学水平的和较有经验的教师,可采用简略式, 教案要求层次分明,简明扼要,重点突出,能把各教学环节的主要内容,采用的教学方法列出即可,无须把每句话都写出来。这种教案使教师临场发挥回旋余地大,便于根据学生的实际反应作必要的调整。

(2)表格式教案

这种教案主要是通过表格的形式把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分别列出,使人一目了然。表格的项目和形式也可以有不同,下面举例说明。

表 12 表格式教案

课题名称

蝗虫的外部态

上课周次、班级

教学目标

(略)

教学重点与难点

(略)

教学方法

(略)

教学用具

(略)

教学过程

课堂活动

学生活动:观察蚯蚓与蝗虫的标本。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蝗虫和蚯蚓的身体部分成一节一节的,这是相同点。不同点是蝗虫有翅,蚯蚓无翅;蝗虫有六条“腿”, 蚯蚓没“腿”。

教师小结:

教学环节及内容

(一)复习提问( 3 ')

蝗虫与蚯蚓在外部形态上有哪些相同与不相同的地方?

板书:节肢动物

(以下内容省略)。

(二)导入新课( 2 ')

蚯蚓的身体分节,叫环节。蝗虫的身。体也分节,叫做体节,这是两者的相同点都分节。但是蝗虫有翅两对,有“腿”三对,身体外面还有外骨骼。“腿 应该叫足,又叫做“肢”。足也分节, 所以蝗虫这类动物,我们称为节肢动物。蝴蝶、蜜蜂、虾、蟹、蜘蛛、蜈蚣都属于节肢动物。

(三)讲授新课(略)

从上述教案节选可以看到,这种形式教案简明、清楚,操作性强,使用方便。能充分反映师生的双边活动,体现着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编写上使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同步进行,有一定优点。表格式教案的栏目设置可视不同的课型有所变化,并非一成不变。(3)程序式教案这种教案以反映教学程序为主,侧重记录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有时也辅以文字说明适用于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使用。举例如下:下例中单线框代表教师的活动, 双线框代表学生的活动。这种形式的教案有两个显著特点:①突出了师生的双边活动,而不记述教学内容为主。②形式简明,操作方便,能及时反馈, 随时可调整教学进程。编写这种教案,要求教师有较高素质,对教材内容、学生特点较熟悉,教学经验较丰富。表 13《根的结构》程序式教案节选示例

以上介绍的是常使用的几种教案的编写形式,我们应视具体情况来决定

编写。不管采用哪种形式,都应注意切合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符合认识规律。要尽可能地增加观察实验的内容,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全面培养科学素质。教案的内容要科学、准确,层次清楚,字迹工整。总之,经过我们认真钻研、摸索,写出一份反映自己教学特色的教案是完全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