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前常用的教学方法

为了适应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教学改革的需求,近代世界各国在教学方法上作了不少尝试和创新,我国也在大踏步地进行改革。目前常用的生物教学方法主要有:

  1. 发现法

发现法也叫“假设法”、“探究法”、“解决问题法”、“引导发现法” 等。它的含义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像科学家发现真理一样,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学习,发现事物变化的起因和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发现知识的理智感和完成任务的胜利感。布鲁纳认为,发现方法就是一种学习的方法,通常称为发现学习。发现并无高深莫测之意。他说:“发

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种方法。”

布鲁纳非常重视人的主动性。他一再告诫,不要把人当作被动的接受者, 只是一连串“刺激——反应”的连结。要把人当作主动参加知识获得过程的人。不论是认知一个式样还是掌握一个概念,不论是解决一个问题还是发明一个科学理论,都是一个主动过程。人的认识过程正是通过主动地把进入感官的事物进行选择、转换、储存和应用,才得以向环境学习,适应乃至改造环境的。因此,布鲁纳要求把初步的态度和启发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便成为提倡发现学习的逻辑必然了。

在生物教学中运用发现法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探索性地追求知识、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在生物教学中运用发现法一般分两个程序:一是发现过程的设计。发现过程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思想、知识和能力发展水平,划分为单元的发现过程。在完成每一个发现过程中,要周密地考虑、研究、怎样引入课题?怎样提出问题?通过哪些步骤教学?如何让学生通过独立观察和思考,用自己的头脑亲自去发现知识和掌握技能,自己去进行概括和作出结论?怎样巩固和应用“发现”知识等,都要进行周密安排。二是发现过程的教学:①教师提出问题引出课题,让学生明确探索的目标、意义、途径和方法,以激发学生兴趣,增强信心,做好探索准备;②学生进行自学提出假设和猜想,让学生带着发现目标的任务,钻研课本,提出疑问,沿着发现目标进行探索;③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按照发现课题的要求, 让学生独立进行实验操作,获得发现知识的实验基础;④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让学生得出应有的结论,如结论不同,可以展开争论;⑤归纳总结把发现的规律用于实践。

总之,发现法的成功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和方法上的恰到好处的指导。这也是发现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根据课题本身的特点创设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但学生又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经过简单的分析就能对课题加以解决, 从而在思想上出现鸿沟,学生的认识活动处于欲罢不能的状态;教师要帮助、指导学生理解和领会课题含义和课题结构,注意条件和问题、现象和实质的关系,引导学生在有意义的思考路线上进行判断和选择,以免盲目和无效的活动。

布鲁纳认为,应用发现法可以帮助和促进学生学会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活用和有效组织信息,并养成灵活而执着地追求的态度,从而使他们成为“自主而自动的思想家”。发现法的这一思想颇具时代气息,使学生能获得新的领悟,值得我们在教学中大力提倡。但是,发现法也有其费时、费力等不足之处,另外,发现法对教材、教师、学生的要求较高,在我国目前教材、师资等情况下,很难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方法。

  1. 创造性探讨方式

美国威廉姆斯、帕尼斯、泰勒等学者都提出了创造性教学模式,这里列举泰勒创造性教学模式。

泰勒创立的模式是以发展学生的多种才能为目标,其基本的理论依据是:学生具有多种多样的才能,这些才能都可以通过创造性教学获得很好的

发挥与发展。而教学研究与实践却只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进步,忽视了这些才能。

该模式所着力发挥和培养的才能包括:创造才能、决策才能、计划才能、预测才能、沟通才能、思维才能等。其操作程序如下:

  1. 呈现思考的情景或问题;

  2. 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并列出主意;

    c.提供一个分享、修改、完善主意的环境; d.提供酝酿的时间;

e.让学生分享新的主意;

f.让学生选择最好的问题解决方法; g.让学生选择有独创性的解决方法; h.把选定的方法付诸实施。

从该模式的操作程序来看,它特别强调或突出学生之间的相互激励、启发和分享,有竞争又有合作。这一操作程序实际上是与创造性解决问题的逻辑步骤是一致的。泰勒模式是以问题为主要教学途径或策略的。

该模式的具体使用,泰勒强调了五个要点:(a)在教学前,让每一位学生经历每一种才能的训练,提供机会、材料和时间;(b)重视教学过程、强调方法和才能胜于知识本身;(c)以开放的、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教学;(d)辅导学生多想求异,学会优化选择;(e)鼓励学生在课外根据志趣和特长独立进行学习。

台湾师范大学欧阳钟仁教授在“创造性探讨式教学精神与教学策略”一文中,强调在生物教学中运用创造性的探讨方式必须先讲究教学策略。

  1. 如何开始创造性探讨式教学

首先,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向学生展示问题,使学生明了当天所要讨论的主题是什么。在展示问题时,教师必须事先准备好实物、模型、图表、透明片等借以唤起学生的注意,引发他们探究的好奇心。这是实施自然科学创造性教学引起学习动机的主要方法之一,通常我们称此过程为“布局”。

总之,不论是老师所提出的问题或是由学生自己所发现的问题,都要能够刺激学生心里产生疑问:“奇怪!为什么会这样?”如此心里产生不平衡, 进而才会有探求究竟的欲望。这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内在动机”(布鲁纳, 1960 年)。此时,教师便可帮助学生掌握探讨的方向后,还必须作有步骤的思考,才能达到预定目标。因此,教师必须提示思考的步骤,制造创造性思考的学习情境。

  1. 鼓励学生发挥进取心

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冒险的精神。它应包括:勇于尝试、独立思考、表达独立的创见、不怕承认错误、能接受别人的意见。不论是在思考、讨论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学生能否发挥进取心,与教师指导得当与否息息相关。因此, 教师在教学时,要把握四项原则:从布局中所发现的问题整理出问题的核心所在;把握机会使用刺激学生探讨的用语;鼓励每位学生皆能参与思考活动并踊跃发言;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

  1. 多给予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的机会

教师可从多方面促成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和创造性见解发表的机会。例如:

容许每个人有不同的意见。在针对同一问题进行探讨时,事实上不可能

每位学生都会有相同的想法。此时,教师若能接纳学生的想法,则学生自然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不致勉强自己附和大家。

选择学生的创见发表。教师可先要求学生有系统地将自己的看法和分组讨论所归纳出来的意见记录下来,而后观察那一组的学生较有创见;再将性质相近的合并为同一组,选出代表性的几组,让学生向全班发表。

  1. 情况判断与推动实验操作

一般每堂上课时间为 45 分钟,假如每次教学都考虑学生的兴趣与希望而欲做所有的活动,则时间必定不够。因此,教师要能够根据自己的判断来控制活动的进行。

  1. 尽量使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创造性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要训练学生“如何”来表达他们与别人不同的想法。因此,教师应尽量提供机会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与看法,一方面也可借此培养与其他人沟通的能力。

重视小组讨论。

教师让班级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容易患一个通病,即习惯性的喜欢发表能力强的学生发表意见或担任组长。因此,为避免此通病,在进行小组讨论时,生物教师必须妥善地安排,使每位同学都有扮演与尝试各种不同角色的机会。

同时,教师应从旁指导学生讨论的技巧。讨论的技巧包括:对问题的认识、分析与讨论等等。比如:

问题内容的归纳整理与发问设计。

教师对于每个问题的内容都要事先归纳整理,设计好如何发问。教学的整个过程可以录音或录相。由录音与录相带的播放,可重新检查发问的技巧。由学生的答案或反应,教师可以了解自己对于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发问是否恰到好处。

及时适当地提示学生归纳的技巧和方向。

创造性的教学并不如一般人所认为的“整个过程都属于发散式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如何从已获知的资料中整理解释与归纳,则需要教师提示这方面的技巧与方向。

启发或指正以建立正确的概念。

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纠正学生讨论的方向。

  1. 引导学生做发明与发现的应用推广

自然科学的创造性教学,教学本身不是目的,只是一个过程,其最终目的是透过对问题探究的结果发现并寻求新问题。如何引导学生做发明与发现的推广,有三项原则可参考:

重视学生的发展方向。

教师可以针对新旧问题一再发问,或者提示学生寻找其和日常生活究竟有何关系等线索。

提供现成资料,帮助学生表达沟通。

有些学生常不知如何向大家说明探究或实验的过程及结果。此时,教师要尽量提供现成的资料,帮助学生表达与沟通。

应用已建立的概念寻找与日常生活有关的事物。教师应每次鼓励学生根据已建立的概述,设法寻找与日常生活有关的事物相互印证,并实际应用。我们除了了解生物教师如何运用教学策略作创造性的教学外,还应探讨

学生要如何才能参与创造性的学习呢?学生应注意的是:

·教学时除了要学生观察新事物外,还要常常使其能透过旧经验的回忆, 此即“温故知新”。

·每位学生都能参与思考的行列。

·对问题的现象产生不平衡的感觉。

·经常引证旧经验做为建立新经验的基础。

·有时必须应用逻辑推理的能力或批判思考能力。

·勇于参与、自由发表意见。

·聆听别人的意见十分重要。要让学生了解,在下判断之前要先搜集各种资料,然后以这些资料作为判断的依据,以免主观偏颇。

·发挥进取心。

·发表意见时必须胆大心细。

·比较别人的优点。训练学生综合别人的优点,这样学生才能学到较完美而非片断的知识。

·发挥合作的精神。

·整理与归纳发表的内容。

·发表前先经过小组讨论。

·自己建立科学概念。

创造探讨式科学教学上的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把握问题。

教学目标:培养好奇心、进取心、关心。教学策略:

·激起学生疑惑与矛盾感。

·明确提示问题重点。

·提示分析问题的方法。

·使学生能顺利进入问题的核心。第二阶段推论

教学目标:

·培养逻辑推理的能力。

·运用综合性的科学方法。教学策略:

·给予多方面思考的发问(教师要给予暗示)。

·给予机会做预测、假设或推论。

·重视逻辑思考。

·鼓励扩散式的思考。

·集思广益。

·要建立具有决定性的雏型架构。第三阶段设计验证

教学目标:

·培养创造思考力。

·辅导学生计划如何做好验证工作。教学策略:

·指示验证的必要条件。

·自由设计实验。

·指示有效的实验器材范围。

·注意条件的控制和发问技巧。第四阶段解释

教学目标:

·培养批判性思考。

·培养客观的科学态度。教学策略:

·辅导建立正确的科学观。

·重视检讨解释结果的发问。第五阶段 发展推广

教学目标:应用原理或新概念于日常生活。教学策略:

·提示有效应用场合的发问。

·提示分析问题重点的发问。

  • 辅导认识新问题的发问。3.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就是用演出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在角色扮演的教学中,给一组学生提出一个情境,要求一些学生担任各个角色并出场表演,其余的学生观看角色扮演,认真注意与所上课程目标有关的具体行为。表演结束后,进行讨论,扮演者、观察者和教师一起结合表演时感情的体验以及表现出的行为。

角色扮演一般有两种:

  1. 在角色扮演中,表演者放弃了他们通常的行为模式,以换取另一个人的角色和行为模式。扮演的角色可能是一个现实的人的角色,例如,历史上某些知名人物,或者知名的英雄模范、科学家。也可能完全是虚构的某一企业的总公司的总经理、电气总工程师、售货员等。角色扮演者要模仿像他们扮演的人那样讲话、思考、行动。这样就让学生可以辨认并把感情移给其他人及其遇到的问题,体验参加社会工作应具备的素质。

  2. 在角色扮演中,扮演者保持他们自己的角色和行为模式,但是好似他们在一个不同的情境中演出。在这样的情境中,一两个角色扮演者很可能在将来某个时候发现他们自己(例如,申请一项工作,在一项实验中交谈若干课题,其他同委托人商量的专业人员等等)。这种类型的角色扮演对训练专门的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技能,比如顾问、教学洽谈、处理冲突、对说等等是有用的。教师,一个专业人员或一个值得模仿的学生可以演示一种特定的技术,而其他学生在一场角色扮演中可以练习这种技术。

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机会,在一个逼真的环境中去体验感情,而这种体验不会招致实际生活中失败的风险,可以锻炼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技能。但是也要看到角色扮演所提供的环境是人为的,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态度的改变不可能是稳定的,也不是必然转变为行为的。

角色扮演应用范围:

内容 角色扮演包含着两个或更多人的相互作用,所以比较适用的内容涉及有关科学教育与技术与社会(包括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一些问题。比如, 环境问题、人口问题、能源问题等。角色扮演能够用判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情境,以便确定一定的技能所适合的那些情况。

学生 角色扮演法学生成为教学的中心,因而,学生要十分投入自己所

承担的角色,对自己的角色要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去熟悉它,还要有基本的技能知识。角色扮演法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表演过程实际上也是温习所学知识的过程。

教师 如果教师比较熟悉和掌握内容,足以把理论转化为日常的生活, 又把日常生活转化为理论。这样的教师就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因为角色扮演往往解决一些理论与原则的应用问题。教师要给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灵活地给予解决,教师帮助学生把角色演好,教师是导演。

环境 角色扮演的演出环境不需要专门的舞台。在教室内布置一个演出的环境就可以,灵活安排座位,半圆形或圆形作为观众座位,留出大的空间用于各种各样角色扮演的情境。

  1. 实践法

实践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培养实际运用知识、技能、技巧的能力,训练行为习惯的方法。在生物教学过程中主要下列三种:

栽培、饲养 通过学校组织的生物兴趣小组在学校实验基地或学生家庭房前屋后,以及充分利用各种瓶瓶罐罐、小笼子进行植物栽培和小动物饲养。

  1. 实验法 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和材料进行独立操作,获取直接知识、形成一定的技能和技巧的方法。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生物实验是生物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近年来加强了生物教学中的实验教学,不单是为了培养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技巧,更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会科学研究方法:观察、设计、思维、动手动脑各方面的能力。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热爱生物科学和发展智力的好方法。实验法可分为:教师演示实验、学生独立实验、课外兴趣小组研究实验。

  2. 实习法 实习法是师生运用已有知识在生产实际部门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从而形成一定的技能与技巧,获得一定新知识的方法。比如果树栽培中的剪枝实习,病虫害防治等。

  1. 掌握学习教学法

    “掌握学习”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卢姆教授提出的。

是在要求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思想指导下,以集体教学即班级授课制为基础,辅之以经常、及时的反馈,为学生提供所需的人别化帮助以及所需的额外学习时间,从而使大多数学生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掌握标准。其过程分为六步:①确定教学内容和要求;② 制定实施教学计划;③ 测量学生的学习情况;④ 根据存在问题给学生第二次学习机会即辅导;⑤ 针对性地再讲述有关内容;⑥在几个章节和全部教材学完后进行总结性测验和评价。

我国目标教学实验从 1986 年开始,至今已发展到 20 多个省市。在生物课中进行也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提出了多种教学模试,如单元达标教学、“三主环”教学、“定标—达标—测标—再达标”教学等。

  1. 电化教学

近年来,现代化电化教学手段已引入生物教学中,比较普遍地是各种类型的幻灯、闭路电视、教学电影、录相。不少学校运用微机进行教学。还有少数学校,如北京景山学校进行多媒体教学,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引进了高密度电视唱盘进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