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激励创新
D·卡尔森曾经指出:“组织中每一管理阶层中的领导人能促进或阻碍他所直接领导的每一个人的绩效和生产效率。因为,领导人能够:1;阐明或混淆:(1)工作的目标;(2)分配的任务和所期望的成果;(3)衡量绩效的准则。2.鼓励或阻碍职工在工作中获得最优成绩。3.促进和妨碍职工的最高能力, 技术和兴趣爱好的利用。4.提供或压制对增长和发展的刺激。5.推进或限制提升的机会。6.提高或降低工作上的满足感和士气”。①每一管理层次中的领导人的这些作用主要来自于领导人所从事的指挥职能。正确地实施指挥职能,首先要强调指挥的统一性、权威性和任务(目标)指向性,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强调指挥对于提高士气和效率的作用。 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表明,要提高生产率就要提高士气。所谓士气,是指群体中所有成员愿意为完成群体的任务,达成群体目标而努力的一种情绪状态。士气高低可以用无强制性指挥时人们对完成任务的努力程度来衡量。以完成一定单位或部门的任务或达成一定目标为中心来提高单位或部门内职工的士气,并正确实施指挥,就能够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 提高职工士气的基本途径是激励,即针对职工不同的特点,运甩不同方式激发其某种需求的强度,使之产生主动追求该需求满足的积极行为。把组织的任务与目标、职工的需要联系起来,把职工对个人需求满足的追求行为转化为实现组织目标和任务的过程,这就是激励创新的基本任务。 传统的激励手段是物质激励和低层次的精神激励。物质激励是以满足人们对于物质利益的需求,诱导某种行为产生为目的的激励手段。只有在人们的生存需要、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等初级需要存在着较严重的不满足状态 时 , 在 人 们 的 高 级 需 要 尚 不 明 显 不 ( DDickvcarlson , MOdernManagementPrinciplesandpractices,1962 强烈时,物质激励才能发挥明显的作用。传统的精神激励以满足人们社交、尊重、才能承认和成就承认的需求为手段来调动人们的积极性。这种激励带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特
色,不能把职工的追求集中为组织内的群体行为,变成为对组织成就、贡献目标的追求行为,因而是一种低层次的精神激励,在很多情况下,低层次的精神激励必须与物质激励共同发挥作用。
激励创新的基本要求是开拓高层次精神激励和工作激励,通过开发职工的事业成就需要,组织贡献需要和社会贡献需要,诱导职工发挥集体主义精神、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主要途径是通过建立“利益共同体”和“利益共享、风险同担”意识,让职工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参与管理,P·杜拉克提出的“目标管理”法就是具这样性质的一种管理方法。
目标管理的基本要点是:让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和工人亲自参与目标制定,尤其是参与制定本单位和个人的工作目标;形成企业内纵横联系的目标体系,建立目标达成过程的监督、考核和控制体系;让各单位和职工个人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控制;把各单位和个人目标的完成程度或工作成果作为考核和奖惩的依据。不难看出,目标管理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为完成企业的总体目标,动员与组织各级各类管理人员和工人参与目标制定,并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实行自我控制,以此来保证完成企业各个层次目标的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
案例[12—4]杭州电视机厂把目标管理法与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结合起来,围绕企业的方针目标建立经济责任制,通过层层落实经济责任制来保证企业方针目标的实现,在全厂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以方针目标管理与经济责任制为基础的综合管理体系。该体系由六个子系统组成:
-
目标系统。把企业经营的总目标,由上而下逐层分解,形成企业目标、部门目标、班组目标和个人岗位目标。上一级目标是下一级目标制定的依据,
下一级目标是实现上一级目标的保证。上下目标衔接,左右目标关联。
-
指标系统。各级目标,用一组反映相应层次地位,单位和个人工作职能和成果表现形式的指标和具体要求加以明确规定。这些指标和具体要求也是上下衔接,左右联系的。
-
评价系统。内容包括:根据各级目标和指标,层层建立经济责任制;
按层次建立考核评价的标准、程序和机构;从目标达成程度(P)、质量好环
(Z)、安全生产(A)、定员和定额执行情况(D)四方面进行考核评价(简称为 PZAD 考核评价)。质量和安全在考核评价中行使“否定权”;每月企业考核一次,半年诊断一次,年终全面进行成果评价。
-
激励系统。内容包括:上下级之间双向沟通,共同制定方针目标和经济责任制;职工参与管理、指标实行动态控制;按考核实绩和经济效益计酬,
有奖有罚;不断提高士气,寻求工作的改进和效益的提高。
-
支持系统。内容包括:优化管理基础工作、现场管理、综合和专业管理,改进管理系统。
-
保证系统。发挥各级党组织的监督保证作用;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民主集中制;强化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
杭州电视机厂的目标管理体系具有鲜明的系统化管理,以成果为导向, 强调自我管理和控制的特色。强化了企业整体效能,提高了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