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参加和推动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的制定和实施

为贯彻执行知识分子问题会议精神,周恩来所抓的另一项主要工作是制定科学技术发展的远景计划。在科学规划制定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发展科学技术的方针性问题。周恩来总是以他可贵的领导科学事业的高度民主的作风,特有的考虑复杂问题的全面性、系统性,以及决策时的战略家的干练、明确、果断,及时妥善地处理和解决了所遇到的一些问题。

据当时参与科学规划制定工作的武衡回忆,在规划制定过程中,负责规划制定的 10 人小组曾向周恩来做过多次汇报。当汇报到基础理论的发展时, 规划小组曾提出一个“任务带学科”的口号。周恩来听取大家意见后,略为迟疑了一下,提高嗓门说:“那么还有一些任务带不起来的学科,将怎么办?”又说:“是不是再补充一个基础科学的规划?”根据周恩来的意见,在原定56 项重大任务中又增加了《现代自然科学中若干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由

此扩展为 57 项。此外,又在这个基础上专门制定了基础科学研究规划。

周恩来能够在科学规划的制定过程中,发现他人未能发现的问题,并能

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的方针性意见,是他虚心向内行学习,较为熟悉自然科学的一般情况,并能站在战略家的高度去认识和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的结果。

在周恩来积极参与和推动下,在陈毅、李富春、聂荣臻的具体领导下, 1956 年 12 月我国《1956—1967 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修正草案)》顺利诞生了!

《规划(修正草案)》共确定 57 项国家重要科学技术任务和 616 个中心

问题。在这个基础上,又挑选出对全局有决定性意义的 12 个重点,在人力、物力上优先予以保证。另外,对于某些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采取了特殊的紧急措施。比如为发展计算技术、半导体技术、无线电电子学、自动化和远距离操纵技术等而采取的紧急措施,再加上当时并未公开的发展原子弹和导弹研究两项绝密任务,总共是 6 项紧急措施。这 6 项构成了我国发展尖端科

学技术所采取的最重要措施。正是这 6 项紧急措施,为我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在不太长的时间内突破尖端技术,使原子弹、导弹腾空而起,奠定了基础。不幸的是,由于受旧有意识惯性的影响,以及当时国际政治风波的消极

影响,周恩来关于知识分子“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思想,在我们党内未能获得稳定的持久的支持。

就在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开后不久,中共八大《政治报告》又开始把知识分子称为“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并提出“要继续贯彻执行团结、教育、改造知识分子的政策”。《报告》所提出的仅仅是“运用”他们的力量,而不是“依靠”他们来“建设社会主义”了。

到 1957 年 3 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提出:知识分子“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他们还是属于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

在中共党内一些领导人的认识发生这种逆转后,周恩来处于十分为难的境地,他只能把自己的工作重心放在继续采取实际措施来维护和坚持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的工作上。这一做法,可以说是在当时历史条件制约下所能做到的最好的选择。

正因为如此,才使改进知识分子工作条件、生活待遇的种种规定和措施能够得到进一步的贯彻落实。主要表现在:知识分子学非所用、使用不当的现象有了明显的改观;他们 5/6 的业务工作时间基本上得到保证,并给许多专家配备了助手的辅助人员;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购置图书资料的费用有了较多的增加;高级知识分子得到普遍增薪和晋级,此外,继续吸收了相当数量的高级知识分子入党,这些人中有不少是全国知名的科学家、教授、医务和文艺工作者。这些措施的有效贯彻,提高和加强了高级知识分子的地位, 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但是,随着党对知识分子的估计发生逆转,相当一部分有才华的知识分子在反右斗争中受到伤害和摧残,对待知识分子问题和学术问题的“左”的错误也随之蔓延开来。

1960 年冬,党开始纠正、清理前几年“左”倾错误思想。

1961 年 6 月 19 日,周恩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指出,1956 年所确定的关于知识分子的那些原则仍然存在,需要继续坚持。中国科学院提出纠正违反知识分子政策的科学工作 14 条。

在这个基础上,为了从指导思想上解决对知识分子的正确估计问题,1962

年 3 月 2 日,周恩来在广州召开的科技工作者会议上重新肯定知识分子是属于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这月底,他在第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这个问题,指出:“如果还把他们看作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显然是不对的。”这两次讲话,在知识分子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并且从根本上恢复了 1956 年 1 月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对知识分子的估计,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在知识分子政策上的“左”倾错误。

由于我国知识分子的艰辛努力,由于周恩来等在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发生某些偏差后,仍能继续采取某些积极的实际措施来维护和坚持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还由于我国科学规划瞄准的是世界先进水平但又实事求是,即方针正确,措施具体有力,组织落实,原定时限为 12 年完成的科学发展规划的主

要任务,大都提前 5 年即到 1962 年就完成了。使中国科学事业有了极大发展, 有效地解决了一批国家急需的科学技术问题,大大地缩小了我国科学技术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我国科学研究机构也由 381 个发展到 1296 个,科技人员由 18000 余人增加到 86000 余人,

初步改善了我国科学力量薄弱的状况。 1963 年开始执行新的全国科学发展

10 年规划,后因“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干扰而未能实现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