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战关外

1948 年的秋天,中共中央于 9 月 8 日至 13 日,在西柏坡召开了政治局会议。出席会议的政治局委员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彭真、董必武等七人;中央委员贺龙、徐向前、聂荣臻、滕代远、曾山、薄一波、叶剑英、邓小平、饶漱石、陆定一等十人,候补中央委员邓颖超、廖承志、陈伯达、刘澜涛等四人。重要负责人员李维汉、杨尚昆、胡乔木、傅钟、李涛、安子文、李克农、冯文彬、黄敬、胡耀邦等列席了会议。这是从日本投降以来到会人数最多的一次中央会议,为了充分了解情况和交流经验,会前先开了 11 天的预备会议。当时物质条件较差,这样的重要会议是在中央机关食堂开的,开会时就把饭桌拼在一起当会议桌,散会后又就在这里就餐。当时形势一派大好,参加的人心情都非常舒畅。

9 月 8 日,毛泽东作了报告,报告中提出大约五年左右(从 1946 年 7 月算起)从根本上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战略任务。为完成这任务,需要建军五百万,并再次强调他在 5 月书记处会议上提出的“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三条要求。

会议围绕毛泽东的报告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刘少奇、朱德、任弼时作了重要发言。

周恩来在会议上作了长篇发言。他说,以五年左右时间根本打倒国民党的计划,是根据两年来的经验作出的谨慎的估计,很有实现的可能,如果给蒋介石的打击很严重,加上他财政的崩溃,内部倾轧,蒋介石可能垮得早些, 胜利来得快,我们也应有此准备,但也有可能遇到曲折,时间就会长一些。我们要估计到这些,不要因胜利太快而没有准备,也不要因胜利推迟而不耐心。当然,今天主要还是争取五年胜利,他详细地报告了第三年军事计划的要点。他说,要把战争继续引向国民党统治区,使战争负担加之于敌。他特别提出:“应准备若干次带决定性的大的会战。”并说:“今后仍力争在运动战中消灭敌人,但攻坚战则可能增加。”他还说:在第三年的作战计划中, 全国的重心在中原,北线的重心在北宁线,各战场上的战役协同增加了,战争的计划性更增加了。为了适应大规模战争的需要,周恩来对人民解放军提出,军事组织要逐渐走向正规化、集中化;人民解放军要统一建制,今后成立新的部队要报告,不准擅自增编,番号要全国统一排列起来;要建立若干正规制度;要向建立特种部队的方向努力,特别是要建立炮兵。要把部队后勤工作同地方的财经工作很好地结合起来;要保证前线供应,但要力求节约, 前线缴获要归公。

毛泽东最后作了总结发言,他详细论证了中央作出用五年左右时间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的根据,分析了国际和国内的有利条件,充分肯定了能够实现这个任务的可能性,同时又指出,对困难也要充分估计,要有克服各种困难的精神准备。

这次会议,使全党在国内局势发生大变动的前夕明确了前进的方向,统一了行动的步调。

毛泽东根据中央政治局会议的主要情况,为中共中央起草了《中共中央关于九月会议的通知》于 10 月 10 日发至全党。通知中指出在 1946 年 7 月至

1948 年 6 月两年作战中,人民解放军歼敌 264 万人,其中俘敌 163 万,缴获

枪炮近百万件,解放军由 120 万人增至 280 万人。解放区面积 230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 24.5%;有人口 1.68 亿,占全国人口 35.3%;现有县以上城市 586 座,占全国城市 29%。根据过去两年作战的成绩和整个敌我形势, 会议认为,建设 500 万人民解放军,在大约 5 年左右的时间内(从 1946 年 7

月算起)歼敌正规军共 500 个旅(师)左右(平均每年 100 个旅左右),歼

敌正规军、非正规军和特种部队共 750 万人左右(平均每年 150 万人左右), 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是有充分可能性的。通知还指出,为了夺取全国政权,我们将召集政治协商会议团结国民党区域一切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于我党周围。组织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来解放区,准备在 1949 年开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中央通知发出后,进一步统一了全党全军的思想和行动。中央九月会议为组织伟大的战略决战作了思想上组织上和物质上的准备。

9 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后,党中央、中央军委认为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即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毛泽东在周恩来协助下组织和指挥的。 东北战场,是初战的方向。当时东北战场的形势对我们很有利,在敌军

方面,它虽有 4 个兵团, 14 个军、44 个师,共 55 万人,但被我分割于长春、沈阳和锦州及周围的据点里,且地区狭小,补给困难。在我军方面,野战部队已有 12 个纵队,还有炮兵纵队,铁道兵纵队,共 70 余万人,地方兵

团有 33 万人,共计 103 万人。这是在兵力数量上超过敌军的惟一战场。还有广大解放区已联成一片,土改完成,群众条件好等优越条件,是敌人无法比拟的。但是在东北战场上的作战方针上,究竟是先打长春或先打锦州更有利于战局的发展呢?军委的意图是先集中力量于北宁线并攻下锦州,以达到“关门打狗”的目的。但林彪主张先打长春,强调南下作战的困难。经过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批评、督促后,林彪纠正了错误,9 月 3 日作出主力南下作战的计划,使战役得以顺利发展。

9 月 7 日中央军委发出《关于辽沈战役的方针》,明确指出:必须在 9、

10 两月或再多一点时间内歼灭锦州至唐山一线之敌,并攻克锦州、榆关、唐山诸点。你们现在就应该准备使用主力于该线,而置长春、沈阳两敌于不顾, 并准备打锦州时歼灭可能由长、沈援锦之敌。10 月 10 日军委明确电示东北野战军:你们的中心注意力必须放在锦州作战方面,求得尽可能迅速地攻占该城。即使一切其他的都未达到,只要攻下锦州,你们就有了主动权,就是一个伟大的胜利。

力确保辽沈战役的顺利进行,阻止关内敌人向关外增援,军委命令华北野战军二、三兵团于 9 月 14 日发起察哈尔、绥远战役,歼敌 21000 余人。华东野战军攻占济南,也给东北战场以有力支援。

东北野战军于 9 月 12 日发起辽沈战役,以大军先向北宁线开展猛攻,包

围了锦州。 10 月 2 日,蒋介石从华北调兵增援锦州后,林彪又对集中兵力攻锦州的方针发生动摇,并要华北的兵团支援东北,周恩来就为中央军委起草了致林彪、罗荣桓电,指出:“你们应靠自己的力量来对付津榆段可能增加或山海关北援之敌,而关键则是迅速攻克锦州,望努力争取 10 天内外打下

该城。”经过七昼夜的攻坚战斗,东北野战军于 10 月 15 日解放了锦州,包

括外围战斗,共歼敌 13 万人,生俘东北“剿总”副司令范汉杰以下 9 万人。

同时,在塔山的六昼夜的英勇阻击战中,歼灭敌人 6 万多人,有力地保证了锦州战役的胜利。

在我大军包围长春、锦州解放的大好形势下,固守长春的敌六十军,在军长曾泽生的领导下,率领一个军部和三个师共 26000 人,于 10 月 17 日起义,当即将阵地交给我围城部队,使我军控制了长春城内的东部地区。

在此时机下,周恩来向毛泽东建议,困守长春的国民党东北“剿总”副司令郑洞国,系黄埔一期学生,可争取,毛泽东同意由周为中央起草致东北局电指出:“郑现已动摇,可努力争取之。”

  1. 日,周恩来给郑洞国写了一封充满师生情谊的信,促其起义。信中说:

    “欣闻曾泽生军长已率部起义,兄亦在考虑中。目前,全国胜负之局已定。⋯⋯ 人民解放军必将取得全国胜利己无疑义。兄今孤处危城,人心士气久已背离”。“届此祸福荣辱决于俄倾之际,兄宜回念当年黄埔之革命初衷,毅然重举反帝反封建大旗,率领长春全部守军,宣布反美反蒋、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赞成土地改革,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行列。则我可保证中国人民及其解放军必将依照中国共产党的宽大政策,不咎既往”。

这封信纸短情长,实际上概括了二十多年来的历史,当年黄埔军校,革命精神高昂,要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的翻身而奋斗,后来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共产党坚持黄埔初衷反帝反封建,黄埔学生分走殊途,所以周恩来要他回念当年黄埔,重举反帝反封建大旗。这信用电报传到前线,交给国民党新七军副军长转郑洞国,由于司令部附近已呈混乱状态,信没能送到。郑洞国是后来到了解放区才知道这件事的。他说:“对于周总理的这番亲切关怀,我是始终未能忘怀的。”1950 年郑洞国到北京,周恩来在西花厅宴请他, 黄埔军校教官聂荣臻也在座。周恩来紧握郑洞国的手,炯炯的两眼注视着郑, 说:“欢迎你,我们很久没见面了,难得有这个机会呀!⋯⋯”

郑洞国后来回忆道:“我被周总理的坦诚、热情所感动,觉得他还像当年的周主任,那样诚挚可亲。真是百感交集,两行热泪几乎夺眶而出,半天才愧疚他说出几句话:“周总理,几十年来,我忘了老师的教诲,长春解放前夕,您还亲自写信给我,我感谢您和共产党的宽大政策。’周总理摆了摆手,打断了我的话,微笑说:“过去的事不提了。你不是过来了吗,今后咱们都要为人民做点事嘛!’”

  1. 日上午,郑洞国率领所部第一兵团直属机关第七军军部及 4 个师,共

8 万余人向我投诚。长春市又重新回到人民手中。

在蒋介石亲自督促下,由廖耀湘率领蒋军主力新一军、新六军等 12 个

师,共 10 余万人,沿北宁路西进,企图夺回锦州,打开向西逃跑的通路。又以另一部沿中长路南下,占领鞍山、海城、营口、企图控制海港,保持从海上逃跑的通路。我东北野战军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先采取诱敌深入至黑山地区进行阻击,然后集中优势兵力予以围歼。10 月 28 日,在辽西地区,将敌全部消灭。兵团司令廖耀湘和他的军长李涛、向凤武、郑庭笈等一起被活捉。

11 月 2 日,我军解放沈阳,敌“剿总”司令部、第八兵团、两个军部、

11 个师以及技术兵种等 13 万守敌,全部被歼。

  1. 月 9 日,锦西、葫芦岛敌人乘船逃往天津、上海。东北全境解放。

辽沈战役历时 52 天,我军以 6900 余人的伤亡,歼灭国民党军队 36 个师,

共 47 万余人,解放了东北全境。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决战阶段具有

决定意义的第一个大战役。 11 月 11

日,毛泽东在西柏坡满怀喜悦地致电各中央局、各前委指出:9、10 两个月的胜利,特别是东北及济南的胜利,已从根本上改变了敌我形势,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的任务估计再有一年左右就可以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