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武汉作为战时首都的地位磁石般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爱国同胞,文艺界的许多朋友也辗转流离来到武汉。周恩来很重视这批人,他认为应该把他们组织起来,形成一股力量投入到抗战的事业中来,但是,由于三厅机构有限, 不可能将这些人全部容纳进去。因此,在我们党的同志倡议下发起组织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使文艺界更多的朋友紧密地团结起来。
1938 年 2 月,周恩来拜访了冯玉祥将军,在谈话中与冯商量筹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之事,请冯给予支持。同时,建议由当时在冯处帮助工作的老舍出面主持文协工作。这一安排是独具匠心的:第一,冯玉祥身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虽无实权,但可成为军警、特务捣乱的障碍;第二,老舍是 1937 年 11 月别妻离子,从济南只身流亡到武汉的,战争赋予他的痛苦化成了对敌人的仇恨。他曾毅然宣称:“我不是国民党,也不是共产党,准真正抗战,我就跟准走,我就是一个抗战派。”这样的人,党的左翼文艺队伍信得过他,国民党反动派也无法给他戴什么红帽子。他不仅可以团结各种文艺力量,党也可以通过他实现对文协的领导。
文协成立后,周恩来被推选为文协名誉理事,他常常抽时间到文协与大家见面谈心,总是“满面笑容,使人感到温暖,也从中汲取奋斗的力量。” 1938 年 5 月中旬,文协召开第二次理事会,周恩来应邀参加。对这次会议, 老舍先生在以后作的会务报告中有这样一段精彩的描述:“轮到周恩来先生说话了,他非常高兴能与这么些文人坐在一处吃饭,不,不只是为吃饭而高兴,而是为大家能够这么亲密,这么协力同心地在一块儿工作。他说,必须设法给文协弄些款子,使大家能多写些文章,使会务有更大发展,最后(他眼中含着泪)他说他要失陪了,因为老父亲今晚 10 时到汉口!(大家鼓掌) 暴敌使我们受了损失,遭了不幸,暴敌也使我的老父亲被迫南来,生死离合, 全出于暴敌的侵略,生死离合,都增强了我们的团结!”周恩来的情绪感染了到会的每一个人。周恩来这样亲近他们,团结他们,反映了他对这支队伍的信任态度。
自古以来,“文人相轻”,然而,文协却将这些不同性格、不同爱好的文化人紧紧团结起来了。多少相识与不相识的人都成了朋友,共同讨论抗战文艺问题,提出“文章入伍,文章下乡”的口号,将个人的事业与民众、与抗战联系起来。这种变化中浸透了周恩来的心血。
三厅、文协组建后,开展了多种组织民众、宣传民众的活动,留在人们记忆中最深的印象是抗战一周年纪念活动。人们不会忘怀纪念活动中“七七献金”的壮观场面。
1938 年 5 月,徐州失守以后,日寇向南推进,直逼武汉,国民党政府在保卫大武汉的口号下,决定组织抗战周年纪念活动,以鼓舞民心士气。在这种情况下,我党只有积极行动起来,因势利导,才能将这次活动纳入我们党全面抗战的路线上来。三厅接受了筹备任务,由周恩来、郭沫若拟定纪念计划。计划决定组织献金活动,调动全体民众的力量,支援前方。对于这次活动,陈诚最初是表示怀疑的,在他看来,有钱者不会献,无钱者献不起。然而,事情的结果却获得了最大的成功。献金活动原准备搞 3 天,而实际延长
至 5 天。5 天中天天有人献,时时有人献。在川流不息的献金人群中,有老人,有青年,有娃娃;有穿长衫的,有着短衣的,还有衣不蔽体的乞丐。
献金的第三天清晨,大雨倾盆,然而却阻止不注献金民众救国的热烈情绪。特别是到了下午,中国共产党献金代表团出现在江汉关献金台时,把献金活动推向了高潮。周恩来将他在政治部所得一月薪金 240 元亲自交给献金台管理员,围观的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据统计,仅武汉地区的献金者就达 50 万人以上,献金总数超过 100 万元。这 100 万元中,有很多是靠贫穷的爱国者一分一分、一角一角的血汗钱凑起来的。曾经有一位在献金台服务的工作人员说,面对着献金洪潮,我“有时兴奋得发狂,有时感动得流泪”。许多人认为,这次献金活动是对中国兴亡的测验。实际上,也是对以周恩来为首的在武汉的中国共产党人工作的测验。测验结果表明,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救国主张是深得人心的,全民族正在觉醒,中国不会亡,抗战一定能够取得最后胜利。
为了把宣传工作推向前线,推向敌后,推向全国去,周恩来在三厅成立后就考虑过要组建演剧队和宣传队。当时,恰逢上海地下党领导建立的 12 个上海救亡演剧队和孩子剧团,以及各地的救亡民众团体,陆续撤到武汉。这些民间组织,不仅经费困难,而且政治上毫无保证,经常受到国民党顽固分子的迫害。周恩来决定由三厅出面收编这些民众团体,以推动全国抗日宣传工作的深入开展。在他亲自交涉下,国民党答应了这个要求。
1938 年 1 月底,周恩来参加武汉八路军办事处组织的欢迎孩子剧团的庆祝会,满怀深情对孩子们说:斯大林说过,青年和儿童是我们的未来,我们的希望。我想补充说,儿童是社会力量的一部分,是抗日战争中的一支小生力军。眼前的事实,你们的行动,都证明了这一点。你们要一手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一手创造新中国。我送你们救国、革命、创造三种精神。父亲般的慈爱,谆谆的教诲,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爱与恨的种子。
1938 年 8 月,抗敌演剧队和宣传队在三厅驻地昙华林正式成立。周恩来在会上作了形势与任务的报告,要他们坚持艺术为抗战服务的方向,在宣传方法和形式上适合民众的口味。他说,要入乡随俗,老百姓才会喜闻乐见, 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要既是演剧队、宣传队,又是战斗队。他为演剧队的艺术实践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周恩来还亲自领导和派遣演剧队到战区去,指示演剧队的地下党组织, 要随军行动,深入前线,向战地军民宣传党的主张,占领文化宣传阵地;同时要求他们坚持原则立场,开展统战工作,利用合法身份,争取自主条件, 进行坚持抗战到底、反对妥协投降的宣传。
武汉撤退前,周恩来对演剧队做了妥善安排。他把演剧队的党组织关系交给各地八路军办事处负责同志,请他们指定专人和各队的党组织保持联系,使演剧队始终在我们党的领导与关怀下活跃在各个战区和敌后,这批同志后来大多成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骨干力量。
武汉时期,在抗日战争的洪流中只是短暂的一程。以中共代表团首席代表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双重身份开展统一战线与宣传工作, 在周恩来的革命活动中也只是一个侧面,然而,透过武汉这个窗口,通过周恩来领导下开展的轰轰烈烈的活动,使各党各派、全国人民以及国际友好人士了解了共产党全面抗战的主张,目睹了国共合作的友好气氛,坚定了抗战必胜的信心。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抗战初期,周恩来和在武汉的许多中国共
产党人的革命活动,可以说是为国统区党的工作打下了重要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