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及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口
- 岭北行省及中书省北部的蒙古部民
在大漠南北,蒙古诸王、勋贵“份地”内所拥有的直属部众——蒙古部民,不在户部所统计的全国户口数字之内。因此,《元史·地理志》岭北行省,中书省的德宁、净州、泰宁、集宁、应昌、全宁、宁昌等七路及砂井总管府的户口均缺载。
成宗大德末年(1307 年),按台山(阿尔泰山)以西的窝阔台汗国败亡, “诸部落降者百余万口”① ,多分属于岭北诸王位下。武宗至大元年(1308 年)三月“北来贫民八十六万八千户”②,后给钞“遣还”。又史载:郯王彻彻秃总兵岭北,“统军四十八万”③。以上根据窝阔台汗国降民,北来贫民被遣还户数,并对照军户数,岭北行省人口当不会少于百万户。
中书省北部七路一府各领一县,均系下路、下县。其中位于今内蒙古四子王旗西北的德宁路、净州路及矿井总管府为汪古部赵王封地,明宗天历二年(1329 年)五月“赵王马扎罕部落旱,民五万五千四百口不能自存”④; 文宗至顺二年(1331 年),“赵王不鲁纳食邑沙、净、德宁等处蒙古部民万六千余户饥”⑤。结合英宗至治三年(1323 年)“以泰宁县五千户封买奴为泰宁王”⑥的记载,各路、府平均在五千户左右,七路一府约四万余户。
- 云南诸路行中书省的人口
程文海撰《元世祖平云南碑》记有初平云南时的户口数字。碑文云:“云南平,列为郡县,凡总府三十七,散府八,州六十,县五十,甸、部、寨六十一,见户百二十八万七千七百五十三,分隶诸道,立行中书省于中庆(今昆明)以统之”⑦。有学者认为数字过大,户当系口之误,即一百二十八万余
③ 《永乐大典》卷二六一○引《南台备要》。
① 刘敏中:《丞相顺德忠献王碑》。
② 《元史》卷二二《武宗纪》一。
③ 危素:《危太朴续集》卷八《夏侯尚玄传》。
④ 《元史》卷三一《明宗纪》。
⑤ 《元史》卷三五《文宗纪》四。
⑥ 《元史》卷二九《泰定帝纪》一。
⑦ 程钜夫:《雪楼集》卷五,程文海:《元世祖平云南碑》。
口⑧。但如细加稽考,并不尽然。至元十六年(1279 年),云南诸路宣慰使都元帅纳速剌丁“迁帅大理,以军抵金齿、蒲、骠、曲蜡、缅国,招安夷寨三百,籍户十二万二百”①。二十六年(1289 年)三月,“金齿人塞完以其民二十万一千户有奇来归。”②,以上仅西南部土著民户即达 32 万余户。又二十九年(1292 年)十二月,金齿土官忽鲁马男阿鲁来入见,“言其地东南邻境未附者约二十万民,慕化愿附,请颁诏旨,⋯⋯从之”③,其数尚不在内。另云南邻近湖广省的普定路(今贵州安顺),至元二十七年(1290 年)初创时,招到“诸种蛮夷四万六千六百户”④。金齿、普定均地处边陲,已有 30 余万户之众。以滇池、洱海为中心的云南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人口要稠密得多,云南全省户数在百万以上是可信的。
- “山泽溪洞之民”
《元史·地理志》载:“南北之户总书于策者⋯⋯而山泽溪洞之民不与焉”⑤,位于湖广行省西南部、四川行省南部及陕西省西部等少数民族地区的蛮夷长官安抚司、宣慰使司所统辖下的土著人户,均归有司管辖,未列入国家的版籍。如八番蛮夷官至元三十一年(1294 年)七月,经核实新附“十六万五千余户”⑥;泰定帝泰定元年(1324 年),又有“韦光正等及杨、黄五种人,以其户二万七千来附”⑦。广西两江道宣慰司于至元二十二年(1285 年)籍两江侬士贵等部户二十五万有奇归有司⑧;二十九年(1292 年),斡罗思招附桑州(今贵州罗甸北)等峒“酋长三十一,所部民十一万九千三百二十六户,诣阙贡献”⑨。顺帝至元四年(1338 年)元领新化等诸洞三百余处,洞民六万余户,分棣靖州,立叙南、横江巡检司⑩,其户数超过《地理志》记载靖州路编户 26,594 户一倍以上。根据以上不完全的记载,可以推论湖广及四川、陕西等少数民族地区,政府版籍以外的“山泽溪洞之民”,当不少于百万户。
- 宣政院辖地人口
元代西藏地区直属宣政院管辖,《元史·地理志》没有其户口数字。据
《多桑蒙古史》记载,宪宗四年(1254 年)左右“兀良合台既平大理,遂入土番(蕃),其酋惧而出降,土番有民三十万户”。
以上可见,蒙古及其他少数民族地区,未列入国家版籍的人口,约在 360 万户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