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长城的兴建
武帝元狩二年(前 121 年),霍去病出击匈奴,率万骑出陇西,过居延海,进军至祁连山一带。匈奴的昆邪王杀休屠王率众来降。汉在河西走廊先后置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从此,“断匈奴右臂”,打通了汉和西域各国的通路,并切断了匈奴和羌人的联系。为了保护汉和西域的交通路线, 汉武帝时期,把长城修建到河西地区。其兴建进程如下:
-
令居塞 武帝元狩二年,霍去病打通河西走廊后,“而汉始筑令居以西,初置酒泉郡,以通西北”①。据《汉书·张骞传》注引臣瓒语:“令居, 县名也,属金城,筑塞西至酒泉也”。这就是说,汉自金城郡令居县滨河起筑长城,西至酒泉郡。这是河西长城的东段。
-
酒泉、玉门间塞 武帝元封元年(前 110 年),命从骠侯赵破奴率军进攻姑师,虏楼兰王。又令王恢佐破奴击破楼兰。“于是酒泉列亭障至玉门矣”②。这里所说的玉门,指酒泉郡的玉门县,(今甘肃玉门市西北)位于敦煌的东面。这一边塞从元狩中所筑令居塞的终点酒泉起,向西达玉门止。
① 《汉书》卷一《高帝纪》。
② 《史记》卷一一○《匈奴列传》。
① 《史记》卷一二三《大宛列传》。
② 《史记》卷一二三《大宛列传》。
是河西长城的中段。
-
敦煌、盐泽间亭障 武帝太初元年(前 104 年),派贰师将军李广利伐大宛后,“西域震惧,多遣使来贡献,汉使西域者益得职,于是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有亭”③。这一段长城,大抵从今敦煌以北,沿疏勒河南面西行,越过白龙堆到达罗布泊附近。是河西长城的西段。
-
居延塞 武帝太初三年(前 102 年)“使疆弩都尉路博德筑居延泽上”①。汉时居延泽即古居延海,在今甘肃额济纳旗东境,其地正当河西地区与匈奴王庭所在漠北交通的要冲。纵贯河西走廊的弱水,其上游发源于青海境内的羌谷水(今黑河)及呼蚕水(今北大河),分别流经张掖和酒泉,会合后北流汇潴于居延泽。路博德筑城位置史无记载。西北考古在北大河与弱水会合处的毛目(今鼎新)发现汉长城遗址,沿弱水向东北方向延伸。又《居延汉简考释》考证,证实汉居延都尉和肩水都尉所辖障燧也在居延泽及弱水流域。近人张维华氏据此推论,大抵居延塞的方位起于今酒泉之北,沿北大河东北行至鼎新,复沿弱水东北行达居延海之南②。《汉书·地理志》张掖郡居延县下,注引阚骃语云:“武帝使伏波将军路博德筑遮虏障于居延城”, 按西汉置居延县于居延泽南(今额济纳旗东南)。汉居延塞又名“遮虏障”。其意在遮断匈奴由此侵入河西的道路,作为河西重镇张掖和酒泉的屏障。
-
盐泽以西亭障 汉武帝后期,桑弘羊等曾建议在西域轮台以东遣屯田卒“益垦溉田,稍筑列亭,连城而西,以威西国、辅乌孙为便”③,没有被采纳。后昭帝即位(前 86—74 年)“乃用桑弘羊前议,⋯⋯田轮台”④。宣
帝时(前 73—49 年),又置西域都护于乌垒城(新疆轮台东北)。这时,为了护卫西域通道的安全,设置亭隧自有必要,但史书无明确记载。近世考古发现,在罗布泊以西,库鲁克塔格山的南麓,有汉时亭障遗址,绵延达百余里。证实了汉时在盐泽以西确有亭障的兴建,这是河西汉长城的继续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