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自征服漠北蒙古族阻卜后,圣宗统和末(1011 年)于阻卜诸部置节度使,分部统治。辽于镇州(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土拉河西哈达桑东北)设西北路招讨司以管辖之。又于胪朐河畔的河董城(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布尔根北) 设乌古敌烈统军司,以管辖分布于今额尔古纳河及克鲁伦河流域的蒙古族乌古部和敌烈部。均置于上京道的统辖之下。

在东京道境内,辽政府对被征服的女直①分别进行安置。将毗邻契丹汉化较深的称做“熟女直”的部落迁徙到东京辽阳府以南,编入辽政府的户籍; 其他生活在“粟末江(松花江)之北,宁江州(今吉林榆树西北)之东”白山黑水之间因经济文化比较落后而称做“生女直”以及居于乌苏里江以东“极边远而近东海(日本海)”的称做“东海女直”的各部,仍保留其原部落的组织形式②。辽政府任命女直酋长为节度使(世袭),在长春州(今吉林大安) 设置东北统军司,黄龙府(今吉林农安)设置兵马都部司,咸州(今辽宁开原北)设置详稳司等机构,管理女直各部的军政事务③。

女直东北有五国部,分布于混同江(今黑龙江下游及松花江)沿线一带, 为剖阿里(今乌苏里江口伯力)、奥里米(今绥滨)、越里笃(今桦川东)、盆奴里(今汤原南)及越里吉(今依兰)五部④。五国部与女直同源于黑水靺鞨。辽圣宗统和二年(984 年),归附于辽,属黄龙府都部司统辖。

位于黑龙江中游的室韦,其地北接外兴安岭,也臣属于辽⑤。辽于其部设

① 《读史方舆纪要》卷七《历代州域形势》七。

① 《三朝北盟会编》卷三,辽为避兴宗耶律宗真讳,改称女真为女直。

② 《三朝北盟会编》卷三。

③ 《契丹国志》卷一○、二六。

④ 《三朝北盟会编》卷三。

⑤ 《契丹国志》卷二六。

节度使,归西北路招讨司管辖①。

辽圣宗统和八年(990 年),封西夏李继迁为夏国王,与西夏结好。十一年(993 年),又臣服高丽。在巩固了其东、西边境的安全后,即挥戈南下攻宋。二十二年(1004 年),亲率大军南下,进逼澶州(今河南濮阳), 迫使宋真宗订立了“澶渊之盟”②,相约以白沟河(今河北易县拒马河)为界, 易州属辽,瀛、莫二州属宋。从此形成辽、宋南北对峙的局面。

辽的疆域“东至于海(鄂霍次克海),西至金山(阿尔泰山),暨于流沙,北至胪朐河(按:应为斡难河),南至白沟,幅员万里”③,略有今东起库页岛,西抵西伯利亚巴尔瑙尔,北达西伯利亚外兴安岭,南及内蒙古河套以北,山西北部、河北中部及朝鲜半岛东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