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禹贡》九州
“九州”的名称,各书所载不同。大别起来共有四说:《尚书·禹贡》作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周礼·职方》有幽、并而无徐、梁;《尔雅·释地》有幽、营而无青、梁;《吕氏春秋·有始览》有幽州而无梁州。各州所指地域,诸书所载也互有出入,《吕氏春秋·有始览》说: “河、汉之间为豫州,周也;两河之间为冀州,晋也;河、济之间为兖州, 卫也;东方为青州,齐也;泗上为徐州,鲁也;东南为扬州,越也;南方为荆州,楚也;西方为雍州,秦也;北方为幽州,燕也”。从这段文字叙述, 便知“九州”制度的背景,实在是春秋、战国时的疆域形势。
再从各州名称的起源来看:冀州之名源于春秋时的冀国(后为晋灭,改属晋);“兖”与“衣”声近,“衣”即“殷”,卫本殷地,因以兖为名; 齐为青州,因齐在东方,根据五行说,东方色青;徐州则为鲁故徐戎地;越为扬州、燕为幽州,乃字之声转;楚为荆州,乃沿用旧名;秦为雍州,因雍为秦都。至于《吕氏春秋》所列九州以外的有:“梁州见于《尚书·禹贡》: “华阳、黑水惟梁州”,为秦国所辟新疆;并州见于《周礼·职方》:“正北曰并州”,源于“中山”之国(古名并国);营州见于《尔雅·释地》: “齐曰营州”,则营州为青州的变名,源于齐都营丘。以上说明九州的名称, 各书虽不尽同,但从其名称的来源看,也是战国以后的产物。
《禹贡》所记禹时九州贡赋,虽然不是禹时的真实情况,但却可代表战国时代人们的地理观念。从现代地理区域来看,《禹贡》九州的地理分布约略如下:
- 冀州 在“两河之间”。按“禹贡大河”从今河南省北部沿着太行山东麓转到河北省的东北部入海。这一段下游河道与流经陕、晋之间的中游河
① 本章大幅地图集中装订于书后,请参阅。
道之间,恰好形成一个周匝三面的袋形地带,就是当时称呼的“两河之间” 地。这样冀州的范围,大致有今山西全省,河北的西、北境,及河南的北部, 和辽宁的西部。
-
兖州 在河、济之间。即从冀州的“禹贡大河”(河北东北境的黄河故道)一直往南到济水之间。略有今河北东南部、河南东北部及山东西北部。
-
青州 在山东半岛。西北以济水与兖州为界,南以泰山与徐州分界。略有今山东中部及东部。
-
徐州 在淮水以北。北倚泰山与青州为界,南至淮水与扬州分界。略有今山东南部、江苏和安徽的北部。
-
扬州 在长江下游。北起淮水,南跨长江,东至于海,西逾大别山区。略有今江苏、安徽的大部,河南东南部、湖北东部及江西北部一隅。
-
荆州 在长江中游。扬州以西,包有江、汉、洞庭湖地区。北起今湖北南漳西的荆山,南到湖南衡山之南。略有今湖北、湖南两省的大部分和江西的西部。
-
豫州 在黄河之南。南以荆山与荆州为界,东与徐州相接,西抵潼关。略有今河南的大部和湖北的北部。
-
梁州 在长江上游。东临巫峡,与荆、豫二州为界,北抵秦岭,与雍州为邻。略有今四川全省及陕、甘两省秦岭以南地。
-
雍州 在黄河以西。南倚秦岭,东濒黄河,西抵宁夏及甘肃河西地。略有今陕西全省,宁夏、甘肃的东部及内蒙古的南部。
以上各州的地理位置,参见本书上册 395 页插图 9-1《禹贡》各州贡道。九州的疆域约包括今河南、山西、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湖北、四川等省的全部,及江西、湖南、陕西、甘肃的大部,宁夏、内蒙古、辽宁的一部。较殷、周时的疆域扩大了一倍有余,而有宋、明时疆域的四分之三,所以说春秋以前,决不可能产生这样广阔的地理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