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长城规模的宏伟

秦长城所经地区,当时还是一些多半未经开发的荒芜之地,秦始皇在派遣大军驻防时,为了解决驻军的供应问题,还大量移民到长城一带进行开垦, 并通过在长城沿线设立的郡县,来管辖和开发这些地方。因而,长城的兴建, 不仅巩固了北部的边防,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对开发边区、发展农业生产也起了积极的作用。

秦始皇所筑万里长城,虽然利用了燕、赵、秦三国原来在北边修筑的长城,但其修缮、改建和增筑的工程规模,仍是非常巨大的。从始皇二十六年

(前 221 年)蒙恬率领三十万军队打败匈奴,并开始筑城起,“暴师于外十余年”①,费了十多年工夫才修筑完成。当时参与修筑长城的,除数十万兵士外,还有征调服役的戍卒。他们在戍边时也要投身于长城的修建之役,其人数更数倍于军士。此外,还有罪谪,如始皇三十四年(前 213 年),“适治狱吏不直者,筑长城”②。同年,“颁烧书令,令下三日不烧,黥为‘城旦’”

③。把一些犯了过失的官吏以及违反焚书令的人,都罚去修长城,他们日间伺

敌,夜里筑城,四年轮换一次。秦代因触法而陷于罪的人,史称“赭衣半途, 断狱岁以千万数”,为数之多可见。总计在伍士兵、戍卒以及罪谪,参加修筑长城的当不下数百万人。还有,为了支援长城的修建工程,“西属流沙, 北击辽水,东结朝鲜,中国内郡挽车而饷之”④。可见从事运输粮饷物资等后勤工作的人力,其数也不在少。于此可见,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血汗和智慧所筑成的历史丰碑。

秦代长城的构造,据曾亲自目睹的司马迁的记载说:“行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因地形,用险制塞”①。“通山险,堑溪谷,可缮者缮之”

②。又同时人王恢说:“蒙恬为秦侵胡,辟数千里,以河为竟,累石为城,树

榆为塞”③。可见当时长城,大都是依着山岭、河川等险要地形建筑的。其构造因地而异,山上用石垒,平地用土夯,在特别险要的地方,则用石垒为城堡,和用林木设置障塞。也是顺着天然地势;傍山筑城,依水为塞,以置兵戍守,形成军事要塞。沿长城内外,在视野宽广的山巅上,用石块垒成供传递军情用的烽火台,也就是“烽燧”或“亭燧”。

秦长城的遗迹,有些地方至今还历历可见。顾颉刚氏曾在甘肃临洮城东三十里及渭源城北十里的丛山中,发现秦长城的遗址。城基宽约三丈多,有的高约二、三丈,也有仅残存二、三尺的,版筑遗痕,还依稀可见④。河北省

① 《史记》卷八八《蒙恬列传》。

②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③ 《史记》卷八七《李斯列传》。

④ 《淮南子·人间训》。

① 《史记》卷八八《蒙恬列传》。

② 《史记》卷一一○《匈奴列传》。

③ 《汉书》卷五二《韩安国传》。

④ 顾颉刚:《浪口村笔记》秦长城条。

北部在燕长城遗址的北面,也发现了一道从赤峰二龙库至围场东北部顺着山势蜿蜒伸展的秦长城遗址。在城堡遗址中,并出土不少秦“权”(秤锤), “权”上铸有始皇二十六年(前 221 年)的诏书⑤。内蒙古地区,现在还可看到蜿蜒于狼山、大青山崇山峻岭之间的秦长城遗迹⑥。其中位于乌拉特前旗的石垒秦长城遗迹,城基宽约一丈二尺,高约一丈二至一丈五尺。土夯的秦长城遗迹,虽经两千多年的风雨,从残存土垣的断面,还可看到清晰的夯层。位于狼山隘口高阙塞的长城和烽燧遗址,还采集到战国至西汉初年的陶片。从这些现存的遗迹也可以看出,秦代万里长城的工程确是十分伟大的。

⑤ 《辽宁赤峰县出土秦代铁权》,《光明日报》1978 年 10 月 14 日。

⑥ 唐晓峰:《内蒙古西北部秦汉长城调查记》《文物》1977 年第 5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