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维导图备注
中国历史地理概论(下册)
首页
收藏书籍
阅读记录
书签管理
我的书签
添加书签
移除书签
第五节 上海
浏览
92
扫码
小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2021-09-08 02:29:47
第五节 上海
上海港地处我国海岸线中心,扼长江咽喉,是江、海交通枢纽。它虽随着长江三角洲的推进,形成较迟,但一经登上历史舞台,即以其优越的地理条件,很快发展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最大港口。
上一篇:
下一篇:
内容简介
中国历史地理概论(下册)
第十章 历史时期人口的发展(上)
早期奴隶制国家夏朝人口的稀疏
商朝人口增长的迟缓
西周人口发展仍处于低水平上
二、春秋至战国时期人口发展的转折1.春秋时期仍是“土旷民稀”
2.战国时期人口的急剧上升
三、对先秦时期人口的总估计
四、秦王朝的人口
对秦代人口的推测
第二节 两汉人口大发展时期一、西汉人口发展的三个阶段
武帝末年至平帝元始二年(前 89—公元 2 年)人口再度上升达于最盛时期
二、对西汉人口的全面估计
流民脱籍与豪强地主的隐匿户口
宗室、列侯另有名籍,其奴婢亦不入户籍
西域都护管辖地区的户口未列入统计
一部分少数民族户口未列入编户
三、东汉初人口的减耗与前期的回升1.西汉末东汉初人口的严重损耗
汉光武时期人口的缓慢恢复
明、章、和三朝人口的持续增长
四、东汉后期(106—220 年)人口发展的停滞
五、对东汉人口的再估计
第三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的剧烈变动一、三国时期人口的剧减
三国户口数字不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实际
三国户口统计数字为何偏少
对三国人口的再估计
二、西晋时期户口的增长1.西晋太康初的户口记录
2.西晋统一后人口的增长
三、十六国、北朝时期北方户口的回升1.十六国时期户口的消长
2.北朝时期北方人口已恢复到东汉的水平
四、东晋、南朝时期南方人口的增长 1.东晋至刘宋元嘉期间南方经济的发展与人口的增长
元嘉以后南方经济与人口仍处于间隙发展之中
对东晋南朝人口的再估计
第四节 隋、唐、五代时期人口发展的两起两伏一、隋代户口的增长
大索貌阅及析籍
输籍定样
二、隋、唐之际户口锐减及贞观中期以后的直线上升 1.隋、唐之际户口锐减
2.贞观中期至开元、天宝年间户口直线上升达于全盛
三、安史之乱后户口的下降及唐后期发展的迟滞
安史之乱户口的严重减耗
唐后期在藩镇割据下户口发展的迟滞
四、对唐代户口的再估计
庄园主籍占编民的“客户”
不入州县户籍的“非编户”
贱户
方外
士兵
边境各都护府辖境的人户
五、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户口的凋残与南方户口的缓慢上升 1.五代及北汉户口的凋残
南方各政权户口的缓慢上升
对五代十国户口的再估计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 历史时期人口的发展(下) 第五节 宋、辽、金时期人口的发展
北宋中后期户口的持续上升
南宋时期人口的缓慢增长
二、对宋代户口的再认识
宋代人口统计的户多口少
官方户口统计数字中的隐漏
三、辽朝的户口
“宫户”及“御帐亲军”
其他无户数记录的人户
四、金朝的户口
金朝中期以后户口的迅速增长
金朝末期户口的凋残
五、西夏和大理的人口
大理的人口
第六节 元代人口的变化
宪宗壬子籍户,人口略有增加
元世祖的“附会汉法”与人口的迅速增长
二、元代户口的缓慢发展1.元代前期户口从缓慢增长到徘徊不前
2.元代中、后期户口的增长
三、对元代人口的再估计
蒙古及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口
蒙古诸王、贵族、军将的私属人口
独立于州县以外的诸色户计
第七节 明代户口的升降
2.朱元璋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的措施与人口的迅速上升
二、洪武以后的官方户口统计1.明洪武十四年以后户口发展的“停滞”
永乐元年官方户口统计的最高数字
永乐二年以后户口的下降与徘徊不前
三、明代中后期户口的流失
权贵豪强的兼并土地和隐蔽人口
农民破产逃亡,流民人数激增
四、对明代户口的新估计1.明代不在官方户口统计范围以内的人口
2.明代的实际人口
第八节 清代人口的大发展
清初社会经济的破坏与人口的损耗
顺治年间社会经济的恢复与人口的猛增
二、康、雍时期人口的缓慢增长1.康熙前、中期人口发展的“迟滞”
2.康熙后期至雍正年间人口增长率的提高
三、乾、嘉、道年间人口的大发展1.乾隆朝人口的飞跃发展
嘉、道年间人口的继续增长
乾、嘉、道年间人口猛增的原因
四、咸、同以后人口的徘徊不前
咸丰后人口的百年徘徊
人口膨胀与社会危机
第四编 中国历史政治地理
第一节 远古时期重要部落和夏、商、周三代的活动地区一、传说中远古时期重要部落的活动地区
二、夏的活动范围
三、商的活动区域
四、西周的疆域范围
第二节 春秋、战国时期疆域的范围
一、春秋列国的疆域
齐
晋
秦
楚
吴、越
郑、宋、卫、鲁、陈、蔡诸国
二、战国时期疆域的变迁
燕
韩
赵
魏
第三节 秦、汉的统一一、秦王朝的疆域
二、西汉王朝疆域的拓展
三、东汉疆域的变迁
第四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一、三国鼎立时期的疆域
蜀(汉)
吴
二、两晋及十六国时期的疆域
北部中国各族政权的分裂割据
三、南北朝对峙时期的疆域
刘宋、萧齐与北魏对峙时期
萧梁与东、西魏对峙时期
陈与北齐、北周对峙时期
第五节 隋、唐的再统一及其疆域的拓展一、隋统一后的疆域
二、唐全盛时期的疆域
单于、安北都护府辖地
安西、北庭都护府辖地
安东、安南都护府辖地
三、唐后期渤海、回讫、南诏及吐蕃的兴起
渤海
回纥
南诏
吐蕃
第六节 五代十国和宋、辽、金的再分裂一、五代十国分裂割据时期的疆域
北方“五代”的更替
南方九国及北汉的先后并立
其他地方割据势力
契丹、大理、回鹘与吐蕃
二、辽、西夏、北宋对峙时期的疆域
北宋
辽
西夏
大理
西州回鹘与黑汗朝
金
三、金与南宋对峙时期的疆域
金统治下的华北及东北地区
偏安江、淮以南的南宋
漠北蒙古的兴起
统一西域地区的西辽
第七节 元、明、清的大统一一、蒙古大汗国与元王朝的疆域
元朝统一国家的重建
元代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二、明代疆域的变迁1.明初全盛时期的疆域
2.正统以后明王朝疆土日蹙
三、清代我国疆域的最后确立
清朝前期疆域的奠定
鸦片战争后外国殖民主义者对中国领土的掠夺
四、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者继续觊觎中国领土的野心 1.沙俄策动外蒙“独立”和进占唐努乌梁海
2.英国分裂中国西藏的阴谋
第八节 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一、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过程
统一、分裂、再统一的历史进程
清代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最后形成
二、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基础
经济上的密切联系,是中国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体的前提
三、新的考古发现对了解中国边疆地区开发历史的重大意义
古遗址
古碑文
第十三章 历代政区的演变① 第一节 传说中的古代行政区划
一、《禹贡》九州
二、《尧典》十二州
三、邹衍的“大九州”说
四、“畿服”之制
第二节 郡县制的起源及其发展
一、先秦时期郡县制的起源
二、秦代郡县制的确立
三、汉代的郡国并行制
第三节 州制的从成立到没落一、西汉时期州制的形成
东汉州制的变迁
二、三国至西晋时期州制的发展1.沿袭东汉的三国州制
2.集州制之大成的西晋十九州
三、东晋至隋州制由混乱趋向没落1.东晋八州及侨州、郡、县的设置
南北朝时期州制的混乱
隋炀帝废州改郡与州制的没落
第四节 道、府和路制的转变一、唐代的道和府
中唐析置十五道及与节度使的逐渐融合
唐代的府
二、渤海、南诏的府、节度、都督
渤海国的五京、十五府、三直隶州
南诏国的六节度、二都督
三、五代十国的府、州、军、监
府
州
军、监
四、宋代的路、府、州、军、监1.“路”的起源
北宋二十三路
宋代的府、州、军、监制
南宋十七路
五、辽、金的道与路1.辽的五京(道)府、州、军、城
2.金的路、府、州
六、西夏与大理的府、州(郡) 1.西夏的府、州、军司
2.大理的府、郡
第五节 行省制的确立和演变一、元代行省制的确立
元中书省及十行省
十一宣慰司道
少数民族地区的宣慰司、宣抚司和安抚司
宣政院辖地
二、明代省制的演变——布政使司1.两京、十三布政使司
都司、行都司、卫所及九边
奴儿干、乌斯藏、朵甘三都司
三、清代行省制的发展
乌里雅苏台将军辖区、西宁办事大臣辖区、内蒙古等盟旗
西藏办事大臣辖区
伊犁将军辖区
盛京、吉林、黑龙江三将军辖区
四、辛亥革命后的省制1.府、州、厅制的废除
2.二十八省、三直辖市和蒙古、西藏两地方
五、建国以来省区的改革与调整
一级行政区划省、自治区、直辖市
二、三级行政区划的变动
介于一、二级之间的行政区划
各级派出机构
第十四章 长 城
一、各国之间的互防长城
齐长城
楚长城
魏长城
赵南长城
燕南长城
中山长城
二、北方各国的边防长城
赵北长城
燕北长城
秦长城
第二节 秦代万里长城的兴建
一、秦长城西段的“三道边”
二、秦长城东段在燕长城基础上的继续延伸
三、秦长城规模的宏伟
第三节 汉长城
缮治秦河上故塞
河西长城的兴建
塞外列城的修筑
二、东汉时期北方长城内层防线的兴建
第四节 北魏至隋代的长城
一、北魏长城
赤城阴山长城
畿上塞围
二、东魏肆州长城
三、北齐长城
夏口—恒州长城
西河总秦戍至海长城
重城
四、隋长城1.隋初对魏、齐长城的修缮
套内灵、绥长城的兴建
套外榆、紫长城的兴筑
西平榆谷长城
第五节 金长城
二、金长城几横贯今内蒙古全境
三、金长城的建筑结构与防卫措施
第六节 明长城
一、明代长城修建的三个阶段
明代前期对长城的缮治
明代中期长城的大规模兴建
明代后期蓟东长城的兴建
二、明代河西长城的兴建
三、辽东边墙
辽东边墙的三段
明末清初的盛京边墙
四、沿长城的“九边”重镇
五、明长城的宏伟规模
第五编 中国历史城市地理第十五章 古代著名的都会第一节 西安
一、周丰、镐
二、秦 咸阳
三、汉长安
汉长安城的城垣
汉长安城的宫殿群
汉长安城的布局
汉长安城的衰废
四、唐长安
唐长安城的城垣
唐长安城的宫殿群
唐长安城的布局
五、唐代以后长安城的延续和发展
唐末紧缩以后的长安城
元代的安西路
明清的西安城
第二节 洛阳
一、东周王城
二、汉、魏洛阳故城
东汉雒阳城
曹魏大治洛阳宫
北魏重建洛阳故城
三、隋、唐的东都
隋东都新城
唐东都城的繁荣
四、五代以后洛阳的衰落1.五代、北宋洛阳城的再建
明代的河南府城
清代洛阳老城
第三节 开封
一、战国时期的大梁
二、秦、汉以后开封由衰转兴的过程1.秦、汉开封降为县
中唐以后汴州城的兴起
五代东京开封府规模的奠定
三、北宋东京城的高度繁荣
北宋东京城垣的建设
北宋东京的城市布局
北宋东京城的水陆交通
东京城的繁华
四、金、元的南京1.金代南京宫室城垣的重建
2.元代开封城的没落
五、明、清的开封府
明代开封府城的再建
清代开封再度衰落
第四节 南 京
一、秦淮河下游的古城邑——冶城、越城、金陵邑
吴国的冶城
越国的越城
楚国的金陵邑
二、六朝时代南中国的首都——建业和建康1.东吴的石头城与建业城
2.东晋、南朝的建康城
三、南唐的金陵城
南唐江宁府的再建
四、明代的应天府城
应天府城
皇城
宫城
外郭
五、清代以后的南京
第五节 杭州
一、灵隐山下的古钱唐县1.历史早期的杭州还是海潮出没的沙洲
秦代的钱唐县
西湖的形成与杭州市区的成陆
六朝后期钱唐县上升为郡
二、隋、唐时的杭州1.隋代的杭州城与余杭郡
2.唐代杭州六井的开凿与西湖的整治
三、吴越古都——西府城
新夹城、罗城及子城的兴筑
西湖风景区的修整
工商业的繁荣
四、南宋都城——临安府
城垣宫阙的扩建
临安城的空前繁荣
五、元、明、清时期的杭州
元代的“杭州路”
明、清的“杭州府”
第六节 北京
一、历史早期的北京古城——蓟
秦、汉以来蓟城地位的日趋重要
二、北方的政治中心——辽陪都南京城和金中都城
辽的陪都——南京城
金的统治中心——中都城
三、元代的大汗之城——大都1.元代新建的大都城
2.大都城的城市布局
四、明、清的北京城
明代北京城的改建
清代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都城
第十六章 沿海重要港口城市的发展第一节 广 州
一、先秦及秦、汉时期的番禺港1.番禺古城的变迁
2.中国最早的对外贸易港市——番禺
二、三国至隋、唐广州港的繁荣1.广州城及港口的变迁
2.广州港发展为全国第一大港
三、宋、元时期广州港的盛衰
宋、元时期广州与泉州的竞争
四、明、清两代广州港的复兴1.明、清时期的广州城及港口
2.明、清曾长期处于外贸垄断地位的广州港
五、“五口通商”后的广州港1.广州港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化的港口
2.广州港外贸中心地位的逐渐衰落
第二节 扬州
一、春秋至南北朝时期的扬州1.古邗城及广陵城
2.东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二、隋、唐时期的扬州
唐代扬州的“子城”与“罗城”
唐代扬州发展成为重要的贸易港口
三、五代、宋、元时期的扬州
周小城与南宋扬州三城
五代以后扬州港的衰落
四、明、清时期的扬州府
扬州新、旧二城
明、清时扬州的再度繁荣
第三节 宁波
一、宁波港的肇始1.古宁波地区——鄞、鄮、句章
2.我国造船与航海的发轫地
二、唐代明州港的开拓1.隋、唐、五代十国时期明州的建置沿革
2.唐代明州港的兴起
三、宋、元明州港的鼎盛时期
宋、元明州城及海港
宋、元明州港的空前繁荣
四、明、清时期宁波港的中衰1.明、清的宁波海港
2.明、清朝贡贸易与闭关政策下的宁波港
五、“五口通商”后的宁波港1.江北港区的形成
2.宁波港降为国内转运贸易港
第四节 泉州
一、历史早期泉州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丰州
二、唐及五代时期泉州港的兴起
唐及五代时期泉州的社会经济
泉州在唐及五代时期海外交通贸易的发展
三、宋、元两代泉州港的鼎盛时期1.泉州地区经济的飞跃发展
宋代泉州海港的异军崛起
元代泉州港的海外交通达于极盛
四、明、清时期泉州港的衰落1.明代泉州港地位的下降
2.清代泉州港的最终没落
第五节 上海
一、历史早期上海地区的演变1.古海岸线“冈身”以东地区的成陆
2.秦、汉以后上海地区的建置沿革
二、早期上海的港口——沪渎垒、青龙镇1.沪渎垒与海塘的兴建
上海地区最早的港口——青龙镇
水系变迁与青龙镇的衰落
三、宋末、元、明时期上海港的兴起1.南宋末江、浦合流与上海镇的建立
元代上海县的成立及其港口的兴衰
明代上海港的再度恢复与上海县城的建设
四、清代上海港的繁荣
五、近代上海都市的形成1.西方殖民主义者租界的设置
华界面积的扩大与发展
上海港成为外国殖民者经济侵略和全国对外贸易的中心
第六节 天津
一、历史早期的天津地区1.天津地区的成陆和早期的聚落
春秋、战国时期的天津地区
秦、汉时期的天津地区
二、唐、宋时期的天津海港——军粮城、泥沽寨1.唐代军粮城成为天津地区重要的海运港湾
2.宋、辽对峙时期界河上的榷场贸易
三、金、元时期的直沽港1.金代漕粮河运的转运港口——直沽寨
2.元代直沽港的海、河漕运
四、明、清时期的天津港
清代的天津府
五、开埠以后的天津1.外国殖民者入侵后租界的建立
天津城市的扩展
天津发展成为中国的第二大商埠
后 记
暂无相关搜索结果!
×
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轻松掌上学
×
《中国历史地理概论(下册)》电子书下载
请下载您需要的格式的电子书,随时随地,享受学习的乐趣!
×
书签列表
×
阅读记录
阅读进度:
0.00%
(
0/0
)
重置阅读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