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代的大汗之城——大都1.元代新建的大都城
金中都城在蒙古骑兵进攻中,被焚于战火。元中统元年(1260 年),忽必烈初到中都后,住在东北郊未遭战乱破坏的离宫——大宁宫。次年,即开
始下令修缮琼华岛。十几年以后,到至元十三年(1276 年)就环绕着大宁宫建起一座规制宏伟的新
城——大都城,为现代的北京城奠定了最初的基础。大都城建成后,忽必烈下令平毁中都旧城的城墙,历史上延续达两千年之久的古蓟城,从此湮废不存。
大都城有外城、皇城及宫城。
- 外城 周长 28,600 百米,南北略长,呈长方形,共有十一座门: 东墙在今北京东直门的南北垂直线上,自北而南有光熙(今和平里东,俗称广西门)、崇仁(相当于今东直门)、齐化(相当于今朝阳门)三门;南墙在今东西长安街的南侧,自东而西有文明(今东单南)、丽正(今天安门南)、顺承(今西单南)三门;西墙在今西直门的南北垂直线上,自南而北有平则
(相当于今阜成门)、和义(相当于今西直门)、肃清(俗称小西门)三门; 北墙在今德胜门和安定门以北五里处,自西而东有健德(今德胜门小关)、安贞(今安定门小关)二门。元末,为加强防御力量,每城门又增筑瓮城。外城四隅建有高大的角楼,城墙外每隔一定距离筑有“马面”(即墩台), 并绕有护城河。
- 皇城 位于外城内南部偏西,故址在今天安门以北。皇城城墙称为萧墙,亦名红门阑马墙,墙周二十里,东西长而南北窄。东墙位于今南、北河沿的西侧,南墙位于今东、西华门大街以南,西墙位于今西皇城根,北墙在今地安门南。皇城南墙正门灵星门与外城南墙正门丽正门之间,为广阔的宫廷广场,气势森严。(3)宫城 即大内,位于皇城内偏东,西临太液池。城周约九里,南北六百十五步,东西四百八十步①。计六门:正南为崇天门(相当于今太和殿的位置),其左有星拱门,其右有云从门;东有东华门,西有西华门,北为厚载门(在今景山公园少年宫南侧)。大内为皇帝的主要宫殿所在,分前、后两部:前部的主体建筑大明殿,是皇帝登极、正旦、寿节、朝会的所在;后部则以延春阁为主体,是皇宫的后廷。”凡诸宫周庑,并用丹楹彤壁藻绘,琉璃瓦饰檐脊”①,备极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