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宁波港的肇始1.古宁波地区——鄞、鄮、句章
1973 年,宁波市西郊二十公里余姚境内“河姆渡遗址”的发现,证明早
在七千年前宁绍平原已经有了很成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进入历史时期后, 这里是我国古越文化活动的重要地区。据《通鉴纲目》记载,距今约四千年前,夏朝少康封庶子于越,号为“无余”,其封地称为“甬句东”。《十三州志》载:春秋时“越王勾践之地,南至句余,章伯功以示子孙,故曰句章”。
《史记·吴世家》:“越败吴,越王句践欲迁吴王夫差于甬东”。又《国语·越语》:越王句践之地,广百里,“东至于鄞”,《吴越春秋》称:越有赤堇山。堇旁加邑为鄞。因而,宁波古代有句章、甬、鄞等名称。
战国时期,周显王三十五年(前 334 年),越国为楚所灭,成了楚国的
属地。秦始皇二十五年(前 22 年),“定荆江南地,降越君,置会稽郡”①, 郡治在吴(今苏州)。时以今宁波市三江口(余姚江、奉化江、甬江)合流处为天然分界线,划分为鄞、鄮、句章三县:鄞县包括今宁波江西市区、南迄奉化一带,治所在奉化白杜;鄞县包括今宁波江东市区及迄东一带,治所在宝幢的鄮山同谷,旧称鄮廓;句章县包括今宁波市江北市区到旧慈溪、余姚一带,治所在今乍山乡城山渡,悉隶会稽郡。西汉初,先后隶属于英布的九江国、刘贾的荆国、刘濞的吴国及刘非的江都国。汉武帝元封五年(前 106 年),全国置十三州刺史部,会稽郡属扬州,并于会稽设东部都尉。据《会稽典录》记载:汉成帝阳朔元年(前 24 年),徙治东部都尉于鄞县,不久又徙治于句章县。新莽天凤元年(14 年),鄞县改称谨县,鄮县改称海治县, 句章未改,仍属扬州会稽郡。东汉时,仍恢复鄞县、鄮县旧称。顺帝永建元年(126 年),分会稽郡为吴、会稽二郡。会稽郡治由吴县迁到山阴县(今绍兴),东部都尉也从句章迁到章安(今临海县)。六朝时期,会稽郡所属鄞、鄮、句章三县划区稳定不变,惟统辖的州或国有所变化而已。
东晋安帝隆安四年(400 年)时,开始有宁波城的创建。晋将刘牢之为防孙恩起义军,筑城于县西,余三面倚江防守,这是宁波城最早的雏形。《乾道图经》说:“西城外有城基,上生筱竹,俗称筱墙”,即刘牢之土墙遗址, 后人讹呼为“筱墙”,今宁波西门外筱墙巷即其故址。
六朝时,佛教在中国盛行,东吴太子太傅阚泽于赤鸟二年(239 年)在今慈湖建立宁波第一座寺院“普济寺”,寺址已圮毁不存,但在慈湖中学校园内仍保存有唐书法家奚虚已书写的经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