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早期的北京古城——蓟

  1. 蓟城的诞生

北京位于河北省的北京小平原上,其西部和北部、东北部,分别为太行山脉及燕山山脉所环绕,东南部面向平坦开阔的华北大平原,有如一个半封闭的海湾,因而被称为“北京湾”。在历史早期,北京小平原东南是一片地势低洼的沼泽地带,成为通向华北大平原的天然障碍。当时只能通过小平原西南部永定河的古代渡口,沿太行山东麓一线高地与中原地区往来。在西、北及东北部则利用崇山峻岭中的一些天然峡谷,作为南北往来的通道,如西北出南口与怀来盆地、宣大盆地相连接,可通往广阔的蒙古高原;东北出古北口越过平缓的山丘地带或向东沿燕山南麓至山海关,由滨海地区进入松辽平原,因而永定河古渡口,也就成了南北往来的要津。只是由于永定河流量不稳定,经常泛滥成灾,于是,在北京小平原上,邻近永定河而又不易受到洪水威胁的一个原始居民点,便以其地当南北交通枢纽的重要地位而迅速发展起来,蓟城由此诞生。

历史记载,三千多年前,周灭商后,封召公奭于燕,封黄帝(一说尧) 的后裔于蓟。公元前七世纪初,北方山戎族灭蓟,占领燕城。后燕侯借齐桓公之助,北伐山戎,收复蓟、燕,燕侯北还。时燕城已为战乱所毁,燕侯遂弃燕城而改都于蓟,蓟城便成为早期一个小的奴隶制国家的统治中心①。

郦道元《水经注》记载:“■水又东北迳蓟县故城南。⋯⋯昔周武王封尧后于蓟,今城内西北隅,有蓟丘,因丘以名邑也,犹鲁之曲阜,齐之营丘矣”②,说明蓟城因其西北角有蓟丘而得名。同书后文又引《魏土地记》:“蓟东十里,有高梁之水者也,其水又东南入■水”③。明确记载了蓟丘与蓟城的相对位置。唐代诗人陈子昂在其《蓟丘览古》一诗中,有:“北登蓟丘望, 求古轩辕台。应龙已不见,牧马生黄埃。尚想广成子,遗迹白云隈。南登碣石馆,遥想黄金台”的名句,说明蓟丘至唐代仍然存在。今北京广安门西北

① 燕的都城,史无明确记载。1962 年,考古工作者在北京市房山县琉璃河董家林村的古城遗址中,发现带有铭文“匽侯”的青铜器。“匽”为“燕”的古字,“匽侯”即“燕侯”。由此推断,这座古城可能即西周时燕国的都城。

② 《水经注》卷一《■水注》。

③ 《水经注》卷一《■水注》。

白云观的西墙外原有一处高丘,50 年代在其周围新挖掘的土壕里,曾有战国时陶片出土④,很可能即蓟丘的故址。又白云观至和平门、宣武门、西便门一带,发现有战国至汉代的二百多口古井,保存有陶制井圈和陶罐碎片。1957 年,在广安门以南 700 米处,新发现的战国及战国以前的遗址中,曾有燕国宫殿常用的饕餮纹半瓦当出土。七十年代,在白纸坊北面和法源寺附近又发现两处战国墓葬群。以上根据历史文献及考古发现可以推断,历史早期的蓟城,就在今北京广安门附近。可能在西长安街以南,法源寺以北一带。即今北京市宣武区的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