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东周王城

公元前十一世纪立国的周王朝,虽以镐京(今西安)为都,但为加强对东方诸侯的控制,由周公在洛水之阳营建东都,筑王城、成周二城,此为洛阳城兴起之始。

王城“方千六百二十丈,郛方七十二里”。所谓“郛’,即外城的城郭, 达七十二里,可见其规模的宏大。根据“灵王二十二年(前 550 年),谷、洛斗,将毁王宫”①的记载,王城位置当在涧(古涧水名谷水)水入洛处。又据《元河南志》载:王城每面有三门,共十二门,其东正门称鼎门,传说成王迁九鼎即由此入城。王宫位于城中心,左边是宗庙,右边是社稷,前边是朝会群臣的殿堂,后边是商业市场。近年考古工作者已在今洛阳西工一带, 发现面积约二十平方公里的王城遗址。其城市结构与史籍记载的“左祖右社, 面朝后市”基本相符,为了保存这一古迹,已新建了一座王城公园。

成周城在王城东四十里。其规模与王城相仿。据《汲冢周书·作雒解》记载,其“城方千七百二十丈,郛方七百里,南系于洛水,北因于郏山(即邙山),以为天下之大凑”②,又名下都。“成王迁殷顽民居之”。周王朝派兵两万,严加戍守,成为监视商贵族俘虏和镇守东方的军事城堡。以后到春秋时期,晋国联合其他诸侯国加以

扩建,在城内修筑了富丽堂皇的南宫和北宫,其地址在今洛阳市东郊白马寺东。

周平王元年(前 770 年),从镐京迁都王城,开始进入东周时期,这是历史上在洛阳建都的第一个王朝,从平王起至景王共传十二世,二百五十一年中,一直以王城为都。周敬王元年(前 519 年),为了避王子朝之乱,从王城迁都成周,至慎靓王共十世。因成周在洛水之阳,改称洛阳。到赧王时又迁回王城,整个东周历时五百一十五年,皆都洛阳,因有“天下名都”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