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索貌阅及析籍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 年),“令州县大索貌阅,户口不实者,正长远配,而又开相纠之科”①,并规定“大功(堂兄弟)巳下,兼令析籍,各为户头,以防容隐”②。所谓“大索”,就是进行户口大检查,对人口、年龄普遍进行登记;“貌阅”就是按户籍上登记的年龄相貌与本人核对,检验是否相符;“析籍”则将大户化为小户,以杜绝荫隐户口的现象。至于户口不实, 里正、党长皆远流配的严格规定,使官吏不敢徇情,百姓不敢规避,也从制度上保证了括户的顺利推行。实行大索貌阅及析户的结果,“于是计帐进四十四万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口”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