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广博
国际商务谈判涉及知识面较广,有政治、法律问题,也有工程技术、金融、财税、保险等问题,因此翻译人员只懂外语,不懂业务,不掌握较多的专业词汇,那就会在实际工作中造成理解上的偏差,甚至搞不清楚谈判代表所表达的正确意思,于是只好逐字逐句死“翻”硬“译”。这样就会出现“中国式英文”或“英国式中文”的现象。在一次规模较大的演讲会上,当中方演讲者讲到:“在对外贸易中,我们相信‘一分价钱一分货’的原则,⋯⋯”, 这一原则的正确翻译应该是″You get what you pay for.″,而当时译员却将它译成″Onecoin, one quality″,使在场的许多外国人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再如将中国的“二级企业”翻译成”Second—ClassEnterprise
″,仍使许多外商误以为中国的优秀企业是二流企业而放弃了与之合作的计划。还有在向外商宣传我国的投资环境时,有些翻译喜欢用″perfect″(意指“完美”),而介绍我国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则说″The farmers are becomingrichmen.″(richmen 意谓“富人”)。显然这些用语都形容过度, 易引起外商误解甚至反感,合适的翻译应分别是″Im-proved″(改善)与″ Thefarmers′lives are getting muchbet-ter.″(农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因此,对于翻译人员也要求有较广泛的知识,不了解工程技术、商务、金融方面的知识,是不能胜任国际商务谈判的翻译工作的。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翻译人员应注意平时的积累,注意了解有关国家的历史、文化、宗教、社会习俗等背景知识,这对于帮助中外双方沟通具
有重要作用;翻译人员还要经常读一些外文原版书刊、各种文献资料,及时了解最新科技、商情动态,这样放宽眼界,增长见识,处理各种问题的经验也会增加。当然,翻译人员不可能对于任何商务谈判中所可能涉及的专业问题都很熟悉,因此自接受任务起就应注意向有关专家请教,补充所需知识。唯有如此,翻译人员才能在谈判场上做到遇事不慌,翻译既准确又充裕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