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利益

谈判者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坐到一起来的,然而在实际谈判中,谈判人员往往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各自所持的立场上,当双方的立场出现矛盾或对立时,僵局就不可避免了。虽然谈判者的立场是根据自己的认识与判断所作出的,但形成这种立场的关键则是利益。有趣的是,在双方处于僵持状态时, 谈判者似乎并不愿再去考虑双方潜在的利益到底是什么,而是一味地希望通过坚持自己的立场来“赢”得谈判。这种偏离谈判的出发点,错误地把谈判看作是“胜负战”的做法,其结果只会加剧僵局本身。

若重新把注意力集中于立场背后的利益,就可能给谈判带来新希望。埃以和约谈判僵局的突破,正是说明了这个观点。又如:有一家百货公司,计划在市郊建立一个购物中心,而选中的土地使用权归张桥村所有。百货公司愿意出价 100 万元买下使用权,而张桥村却坚持要 200 万元。经过几轮谈判,

百货公司的出价上升到 120 万元,张桥村的还价降到 180 万元,双方再也不肯让步了,谈判陷入了僵局。看起来,张桥村坚持的是维护村民利益的立场, 因为农民以土地为本,失去了这片耕地的使用权,他们就没有很多选择,只是想多要一些钱个办一家机械厂,另谋出路,而百货公司站在维护国家利益的立场上,因为百货公司是国有企业,让步到 120 万已经多次请示上级后才定下的,他们想在购买土地使用权上省下一些钱,用于扩大商场规模。然而冷静地审视双方的利益,则可发现双方对立的立场背后存在着共同利益,失去土地的农民要办一家机械厂谈何容易,而百货公司要扩大商场规模,就要招募一大批售货员,这也是迫在眉捷的事。早些将项目谈成,让购物中心快点建起来,依靠购物中心吸纳大量农村劳动力,既可解决农民谋生问题,又可解决补充售货员的困难,成为双方共同的利益所在。于是,双方就有了共同的目标,很快就找到了突破僵局的方案。方案之一,按 120 万成交,但商场建成后必须为张桥村每户提供一个就业的名额;方案之二,张桥村以地皮价 120 万入股,待购物中心建成后,划出一部分由农民自已经商,以解决生活出路问题。于是双方的需要即可得到满足,谈判就顺利地突破了僵局,进入二个方案的比较与选择中去,不久协议就很容易地达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