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中国成立初期至 1957 年的中学地理教材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教育事业更是如此。由于没有适应新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需要的现成的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因而在 1952 年以前,只好暂时沿用 1949 年以前的课本加以修订,主要是删除

反动的政治观点和明显的地理环境决定论的一些观点。从 1953 年起,根据中央教育部颁发的《中学暂行规程(草案)》,编制了新中国第一部《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草案)》,并且编写了全国统一使用的中学地理教材, 直到 1957 年。

这个时期的中学地理教材(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套中学地理教材),基本上是采用了前苏联的模式,初中以讲区域自然地理知识为主, 高中讲授中国和外国的经济地理知识。这套教材与国民党时期的教材相比,发生了质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确立了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清除了过去教材中的“地理环境决定论”、“种族优劣论”等资产阶级地理学的反动观点,强调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教育。与此同时,教材在科学性、系统性,以及对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训练等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前一时期的教材。这套教材的主要问题是:(1)在批判“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同时,又矫枉过正地过分强调了社会制度对生产发展与分布的作用,忽视自然、经济规律的作用。(2)将区域的自然地理知识与经济地理知识人为地分开讲述,因而未能科学辩证地揭示不同区域中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3)世界地理和外国经济地理教材过多地照搬前苏联课本, 联系我国实际不够,与地理无关的内容也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