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古今皆有地理教育,且基本内容均以地球表层或地球表层某些特定地域的时空实际及其变化、发展,以及与人类生存的关系为是,涉及天

(气、时)、地、人三者的联系和矛盾。只是由于时代的不同,教育需要的不同,地理教育的具体内容有着简繁、粗精、浅深和各有侧重之分;人们对待地理教育的观点未必一致,有的重视,有的忽视。

“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新人”,今已成为北京市 21 世纪基础教育发展的总思路。这就促使学校地理教育要更好地从“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角度出发,把人类的生存环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当代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适当方式等重大的基本问题作为中心内容,去用以教育新一代。 “进行全球性思考,采取地方性行动”,是当代美国地理学家

A·DavidHill 的一句地理教育名言。这话,对于我们深化地理教学改革, 建立新型地理教学模式,具有很强的引发作用。紧密围绕环境、资源、人口的可持续发展这个主题,使教师将地方实例经常引入到课堂之中,同时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将乡土地理事物的调查研究与特定的全球问题联系起来分析思考。这样做,未尝不是一条学校地理教学改革的新的成功之路,也是一条新的可行之路。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国际地理联合会地理教育委员会,1992)讲到:“地理在各个不同级别的教育中都可以成为有活力、有作用和有兴趣的科目,并有助于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如何使我国的地理学科教育真正具有活力,充分发挥它的教育作用,能够普遍引起学生们浓厚的学习兴趣,还须依靠我们自己去深入研究和努力创造。

50 年代中期,郭正权同志曾在原北京师范学院地理专修班学习。之后,他就在北京市任中学地理教师,任市地理教研员,多次参编教材,40 多年来对地理教育工作坚持不懈,奋力学习和钻研,取得了丰富的地理教研成果和教研经验,可贵可喜可贺。他退休之后,又潜心整理出这本颇有系统总结色采的《现代中学地理教学研究》书稿,并及时得以出版,提供广大地理教师和教研员参考,可谓为退而不休,敬业未已;写作传世,利教利研。

褚亚平

1998 年 7 月大暑日于首都师范大学

郭正权,1936 年 1 月生于北京市。1956 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地理系专修班,任教于北京一中,1962 年起专职从事中学地理教材编辑工作,1983 年起担任北京市中学地理教研员,后兼任中国地理教学研究会理事,北京市地理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秘书长。40 多年来献身中学地理教育事业, 曾参加过两部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和多份有关中小学地理教学的文件起草制订工作;参加编写或主编了七套中小学地理教材和四本北京市乡土地理教材;撰写出版了《中国自然地理常识问答》、《新编中学地理辞典》、《初中地理教材分析和研究》、《中学地理教材中的名人》30 本各类地理专著; 撰写并发表了数十篇地理教学论文;有三项地理教学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级或全国性奖励;在中学地理教材建设和提高全市中学地理教学水平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1998 年被评为北京市中学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