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地理成因的教学

地理成因主要是阐述地理事物,包括地理演变、地理分布、地理规律、地理特征等的形成原理,是较高层次的地理理性知识。掌握地理成因知识, 懂得了一些地理基本原理,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地理感性知识和地理规律、地理特征,而且对于科学人地观的形成,以及个性的发展等,都有重要的作用,在中学地理基础知识中,地理成因知识常常既是教学重点,又是难点。所以,地理成因的教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搞好地理基础知识教学的关键。为了加强地理成因的教学,教师应该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 讲授地理成因知识,也要重视地理事实材料的直观感知。因为无论是地理事物分布的成因,地理事物演变的成因,还是地理特征的成因,都要以大量地理事实材料作基础,对这些地理事实材料的感知越清晰完整, 就越容易分析理解地理成因。例如,讲授我国降水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应首先让学生阅读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明确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然后联系我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季风活动、台风等特点,综合分析这些因素对降水分布的影响,找出形成我国降水分布规律的主导因素季风活动和海陆位置。

  2. 讲授地理成因时切忌采取简单推理的方法,而要重视各种地理要素的综合影响,有时一个地理要素发生变化,便会影响整个环境的变化。例如,回归线附近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一般降水较少,沙漠广布,而我国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恰恰相反,是我国降水最多的地区,这就不能用副热带高压一个因素的影响简单推理,还要考虑海陆位置、季风和台风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综上所述,地理理性知识的教学都要以地理感性知识作基础,同时又

要指导学生积极进行正确的思维活动。这就是要从地理表象出发,通过比较、概括、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等思维过程,逐步认识地理事物的本质,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使地理基础知识的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