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理思维的主要类型

地理思维是人们根据思维的共同规律,认识地理事物,把握地理事物的本质,揭示其内部联系,达到对地理事物规律性的认识的过程。它是人们对地理事物的理性认识过程,这种理性认识活动,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按照思维的逻辑属性,地理思维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 地理形象思维

地理形象思维就是借助地理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者说表象),按照描述逻辑的规律进行的思维活动。其具体的思维形式是表象、联想和想象。地理事物的表象可以通过语言文字描述的形式获得,也可以通过地图和其他地理图象的形式获得。但有时单凭表象还不能获得对地理事物本质的认识,这就需要在表象的基础上,再通过联想和想象,来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例如,学生对于对流雨这一地理概念的形成,如果仅凭文字叙述“近地面空气强烈受热上升,随着气温不断下降,其中水汽不断凝结形

成降水,叫对流雨”,再加上对流雨示意图,还常常不易真正理解;但在此基础上,通过与我国夏季午后常见的热雷雨进行类似联想和想象,便会获得形象而深刻的认识。从这个事例中不难得知,地理形象思维不仅是生动的文字描述和图象显示,地理空间想象也是一种形象思维。因此,充分运用地图和其他地理图象,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空间观念, 是发展地理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

  1. 地理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是一种抽象思维。地理逻辑思维就是借助地理概念,按照形式逻辑的规律进行的思维活动。一般来说,它的具体思维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就是借助地理概念,通过判断和推理,反映地理事物的本质, 揭示其内在联系,从而获得对地理事物的规律性认识。但有时仅凭简单的判断和推理往往是不够的,甚至还会出现错误。例如,“由于回归线附近地区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是少雨带,所以我国南部沿海地区也应该有大片干旱少雨的热带沙漠”这样的简单推理便是完全错误的。因此,在地理逻辑思维过程中,还要运用概念进行因果分析,探究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综合得出地理特征,这就是分析、综合的思维形式。此外,抽象、概括和比较、归纳,也是地理逻辑思维中常见的形式。地理逻辑思维是最基本的地理思维方式,下面还要详细论述。

  1. 地理辩证思维

地理辩证思维就是按照辩证逻辑的规律进行的地理思维活动。由于地理环境组成要素的多元性和地理事物之间关系的复杂性,地理辩证思维就显得特别重要。在地理教学中,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由观念到概念的思维规律,在地理事物发展过程中体现出的对立统一规律,由量变到质变的规律;以及在人地关系中体现出的人类生存与发展,资源利用与保护, 环境污染与治理等等关系,都是地理辩证思维的具体体现。教师要善于发掘和运用这些规律,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地理辩证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