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怎样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

地理观察是学生获得地理感性知识的最重要的方式,要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感知地理事物,就必须有全面、正确的观察方法。然而,初中学生由于受到知识、经验以及年龄特点的限制,在对周围事物的观察中,往往容易只看表象而看不到本质,只看局部而忽略整体,同时在观察过程中往往缺乏耐心和细心,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因而常常收不到应有的观察效果。因此,教师在组织地理观察活动中,要善于引导和加强指导,使学生通过地理观察活动不仅能够增加地理感性知识,而且能够学会地理观察的方法,养成善于观察地理事物的习惯,以及认真、细致、善于发现问题、勤于思考等优良品质。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明确观察目的,提出观察要求

无论是在课堂上观察,还是课外有组织的或个人的观察活动,教师都应讲清观察的对象和观察目的,提出观察的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例如,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了解我国西北地区的地形特征,这就要求学生按照阅读地形图的基本方法,先看图例中的陆高海深高度表,对照西北地区等高线及分层设色状况,明确该区地势大致西高东低,处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再根据等高线分布状况,分析得出主要地形种类为高原和盆地。再如,组织学生到重要交通路口或立交桥观察汽车流量,要求在交通车辆高峰时间,8 人一组,分别从路口的不同方向统计车辆数据。

学生明确了为什么要观察,观察些什么,就会为了共同的目的而想方设法完成观察任务。

  1. 讲清观察方法,注意观察顺序

无论是观察地图、其他地理图像和地理模型,还是进行野外观察与社会调查,都应向学生讲清观察方法,提醒他们注意观察顺序和要领。例如, 观察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等降水线图,要看清数值间隔,等值线的疏密与走向;观察河流一般按照水流方向,自上游至下游分段观察各段河流的水系特征与水文特征;调查一座工厂的生产情况要了解它的原料和能源供应,主要的生产设备、技术与生产过程,主要产品及其销售情况等, 调查过程中除了看以外,还要同工厂的各种人员接触与座谈。

  1. 既要全面观察,又要抓住重点

有许多地理事物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对于这些比较复杂的地理事物,中学生有时难以形成整体观念。因此,在指导学生观察这类地理事物时,要启发和引导学生对地理事物作全面细致的观察分析。例如,通过观察地图分析一个地区的区域特征,就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地图逐项观察分析该地区各个组成要素的状况,在此基础上再来综合分析该地区的区域特征;还要注意抓住重点要素进行观察分析,不要平均使用力量,如通常对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工农业、交通等要素,都应作为观察的重点。

  1. 多作启发联想,善于对比观察

有些地理事物仅凭概念或表象是很难认识其本质的,这就需要通过观察作一些联想或对比,以加深对地理事物的理解。例如,运用地球仪演示观察地球的公转运动,理解四季的形成,如果仅从地球公转的概念和地轴倾斜与黄赤交角的具体条件出发正面讲解,有时很难使学生理解,而通过演示地轴倾斜 23.5°、>23.5°和地轴不倾斜等不同情况下地表各地获得热量的差异,进行对比联想,学生很快就能理解。通过这样的观察,学生不仅能够全面细致地了解客观世界,提高了地理观察能力,而且对于地理想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 坚持长期观察,积累观察成果

许多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我们对地理事物进行观察的重要内容之一。要了解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常常需要对其进行长期观察,如地形的变化、气候的变迁、生产的发展、环境的改善等等。只有通过长期观察, 认真积累观察成果(如观察记录、调查资料、观察素描、照片录象等), 才能对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作出正确的结论,坚持长期观察,不仅有助于观察能力的提高,观察习惯的养成,而且对于良好意志品格的形成也大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