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地理教研员要想地理教师之所想, 急地理教师之所急

作为一名中学地理教研员,我们的工作整天要同地理教师打交道。时间长了,我慢慢地悟出一个道理,就是在我们同地理教师打交道的过程中, 我们既要“教”和“帮”,又要“学”和“研”只有虚心向第一线的地理教师“学”和采取平等态度一起“研”,才能够谈得上“教”和“帮”; 然而这其中最核心的是要“帮”。因为我们地理教研员工作的最终目的,

是要提高中学地理教学质量,可是我们地理教研员并不直接去教学生(在学校代课者例外),而是依靠广大地理教师,只有大多数教师的水平提高了,整个中学地理教学的水平才能提高;而地理教师水平的提高,除了他们的主观努力之外,教研员的作用也是不应忽视的。

地理教研员怎样帮助地理教师呢?这其中也大有学问。有时你想帮助人家,给他提出什么要求或意见,人家不一定愿意听,不一定买你的帐; 只有当他真正感受到你做的事情或所说的话对他确实有帮助的时候,他才会听你的。以我个人的亲身体验来说,就是地理教研员只有做到了“想地理教师之所想,急地理教师之所急”,那么,广大地理教师才会听你的。10 几年来,有几件事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一件事情前面已经提到,就是 1978—1980 年搞教材辅导。那是十年动乱以后刚刚恢复地理课,无论新教师还是老教师,大家都不熟悉教材, 也不熟悉教学和学生;那时使用的新编教材内容份量又比较重,当时还没有教学参考书和参考资料。在这种情况下怎样讲好地理课,谁也没有办法。面对广大地理教师的这些困难,我们地理教研员应该怎么办?(当时大多数区县还没有地理教研员)经过认真研究,我们觉得应该首先抓新教材辅导。于是,我们克服了许多困难,组织了一个由数位有经验的老教师组成的集体备课组,经过认真准备和集体研讨,分工逐章逐节地组织全市规模的教材分析会,辅导以后再将讲稿整理印发。教材分析会大致两周一次, 每学期 7—8 次,共进行了两年,将当时的四册新教材辅导了一遍,还印发

了共计 30 多万字的辅导材料。这件事在当时受到广大地理教师的普遍欢迎,七八百人的报告会场场场暴满;就是在事隔若干年之后,许多地理教师谈起当时情景还非常向往那时地理教师的学习热情。作为当时教材辅导的组织者,我和我的同事们在当时确实感到很辛苦,很累,我记得那时我们曾经开玩笑地说过,“我们这样干真不知是为谁辛苦为谁忙?!”尽管如此,每当我们看到教师们不辞劳苦来听课,带着渴求的目光向讲课教师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向我们索要辅导材料的时候,我们的一切疲劳也就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第二件事是 1985—1990 年搞青年地理教师培训班。80 年代初期,“文革”后的大学毕业生陆续进入中学课堂,一大批新生力量壮大了地理教师队伍。这些年轻人积极热情,知识基础较好但对教学工作还不熟悉,缺乏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因而教学效果还不够理想。针对这种情况,当时负责全市地理教研工作的市教育学院二部地理教研室,从 1985 年起连续举办了

五期青年地理教师培训班(每期约 30 人左右),采取讲课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着重从提高教学能力的角度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 通过实践提高他们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能力。这项工作也受到了广大青年地理教师的欢迎,许多青年教师克服了重重困难坚持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现在,这些参加过培训班的青年地理教师已全部成为本市地理教学的骨干,有些还担负了教育行政领导工作。这几期培训班所以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也是因为这项举措符合青年地理教师需要所致。以后到了 90 年代,市教研部和地理教学研究会组织的青年地理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活动,也同这几期青年地理教师培训班有异曲同工之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受到了广大青年地理教师的欢迎。

第三件事是乡土地理教材《北京城市地理》的编写。80 年代后期,九

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学大纲和教材正式颁布使用,这部大纲规定,乡土地理要以讲授区县级地理为主。按照大纲的规定,北京市各郊区县已经陆续编出了自己的乡土地理教材,但是城区怎么办?原来市编的《北京市地理》是相当于省级的讲授全市 18 个区县范围的乡土地理,不符合大纲要求;而四个城区是人为划分的,它们本来就是彼此相连的一个整体,各区地理很不易编写。面对这种进退两难的状况,城区地理教师和地理教研员普遍感到为难。市教研部地理教研室经过调查研究,及时召开了乡土地理教学研讨会,同四个城区的教研员反复研究,决定组织四个城区协同编写以讲述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的规划市区这一个范围的《北京城市地理》,作为四个城区共同使用的乡土地理教材。这个方案得到四个城区一致同意后,由市教研部地理教研室牵头组织编写组,经过一年多努力,终于编出了供北京城区使用的《北京城市地理》,受到广大师生的支持。由于这本乡土地理教材是以城市为对象的乡土地理,有其突出的特色,在1990 年全国乡土教材会议上被评为全国优秀乡土教材,并获得一等奖。

通过这几件事情使我深深感受到,地理教研员只有想地理教师之所想,急地理教师之所急,我们的工作才能得到广大地理教师的认可,也才能得到地理教师的支持。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工作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