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学地理教学中思想教育的基本原则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体现地理学科特点的原则,以人地关系为主线进行思想教育

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属于学科思想教育,它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向学生传授地理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根据地理学科的性质和教学内容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向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的基础教育和社会主义的思想政治品德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既然如此,在地理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 就要紧紧围绕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特别是要以人地关系为主线,进行与此有密切关系的思想教育。

辩证唯物主义的人地观认为: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地理环境既向人类提供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场所和物质来源,又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起着制约作用;人类活动既能改善地理环境,又能破坏地理环境。如何合理利用与保护地理环境, 使之朝着有利于人民生活与生产的方向发展,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关键就在于正确地协调人地关系。因此,人地关系是中学地理教学内容的核心, 也是我们进行思想政治品德教育所应围绕的主线。

以人地关系为主线进行思想教育,就是要使学生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正确认识地理环境各要素和各组成部分都是发展与变化的,这些发展与变化是有规律的,而这些规律是可以认识及必须尊重的。为了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我们必须尊重这些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为此,国家制订了一系列政策及法规。以人地关系为主线进行思想教育,还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在人地关系这一对矛盾中,人是处于主导地位的,关键在于人类能否正确认识自然,合理利用自然与保护环境,从中求得人类的生存与持续发展。由此可见,围绕人地关系这条主线,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一系列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而且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国策教育,以及国际主义教育和生态环境的全球观念教育。

  1. 思想教育要从学生思想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和适时适度的原则

地理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不仅要紧密结合中学地理教学的内容,还要紧密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由于中学生正处于思想发展的过渡时期,心理因素不够稳定,易受外界影响,知识水平也还受到一定限制,因而看问题的角度与成年人不完全相同。我们在进行思想教育时,必须针对中学生的

这些特点,真正抓住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教育,才能对学生行为实际和社会生活实际起到指导作用。举例来说,几年以前, 许多中学生对于我国“地大物博”这一地理基本国情特点的认识,占主导地位的思想倾向是盲目乐观,缺乏人均意识和忧患意识;然而在目前,认为我国虽然地大但是物“薄”(人均资源少)的状况很难改变,因而悲观和无所作为的情绪在不少中学生的思想上却占了上风,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仍然一味地强调增强人均意识,而不针对悲观与无所作为的情绪作出中肯的分析,那就必然会脱离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结果是矢不中的, 思想教育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我们在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即使抓住了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也还有一个适时适度的原则。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进行思想教育的适时原则, 是指结合适当的教学内容,掌握进行思想教育的恰当时机。例如,对初中学生进行“控制人口增长数量”、“实行计划生育”的教育,有着不易把握分寸的难处,因此,在“中国的国土和居民”一章中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还不如结合有关资源的内容,很自然地联系我国人均耕地、人均水资源、人均粮食等都较少的实际,进行人均意识和人口政策教育。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进行思想教育的适度原则,是指恰当地把握分寸。许多思想教育观点的阐述,都要求针对学生思想实际,做到恰如其分。还以讲述我国“地大物博”的国情特点为例,宣扬太过,往往适得其反;自贬自鄙,自暴自弃, 更不足取。在讲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时,同我国历史状况进行国情纵比是必要的,但这往往说服力不强,还要同世界上其他国家进行国情横比, 当然这是要放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客观的比较,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才能通过比较看到优势,认识不足,明确方向,坚定必胜的信心。

  1.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

教师在地理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不仅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地理基础知识的根本途径,而且也是促使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这个道理非常简单,因为学生正确思想观点的确立和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从来都不可能是自然形成的,而是非常需要外界力量的正确引导,这其中教师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近些年来,我在同一些地理教师的接触中发现,他们对过去一段时期在地理教学中采用“贴标签”、“喊口号”、“穿靴戴帽”等形式主义作法深恶痛绝,而对今天强调加强地理教学中的思想教育, 也觉得似乎有些“多余”,因为他们觉得地理教学内容里的思想教育因素比比皆是,只要教师讲清楚了地理基础知识,就会自然而然地进行了思想教育。这些地理教师的看法错就错在忽视甚至是否定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现实生活中的无数事例说明,学生的正确思想观点和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离开了教师的正确教导是决不会“自然而然”形成的。我们反对过去“左”的形式主义的说教方法,同样也反对放弃地理教学这块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

在地理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表现在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我们对学生讲爱国主义,就要通过大量的地理事实材料, 辽阔的国土、壮丽的山川、丰富的物产、多样的自然条件、勤劳勇敢的人民、日新月异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直气壮地、热情地讴歌祖国的伟大。当然,我们讲祖国的伟大,并不回避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而是要实事求是地正视这些问题,指出光明的前景与方向。只有这样讲爱国

主义,学生才能够接受,正面教育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在地理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教师的主导作用还表现在教师自身的思想品德对学生的巨大感染熏陶作用。例如,有一位地理教师在讲“日本的工业”时,不像某些人那样将日本工业与我国进行简单的对比,大肆宣扬一番日本工业的发展与成就,而是引导学生分析日本人民如何发挥优势, 克服资源贫乏的困难,迅速发展工业的,同时很自然地联系到我国当前应如何借鉴日本的经验,扬长避短,发展经济。这样讲述日本工业,学生学后并没有感到“人家什么都好,我们什么都不行”;相反,教师对祖国建设的深厚感情,以及借鉴国外经验的具体作法,深深感染了学生,给了他们以努力学习,将来建设好自己祖国的巨大动力。

  1. 思想教育同地理知识传授、地理基本技能与智能培养要合理渗透、有机结合的原则

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是在向学生传授地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以及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实现的。思想教育的基本观点,都渗透在具体的地理事实材料、地理基本原理和地理基本规律之中;学生在学习地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中,通过认知、思考、潜移默化而逐步栽入心田。因此,思想教育要以地理知识为载体;而地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要结合一定的思想教育目标来进行,真正做到思想教育同地理知识与基本技能的传授,以及智能的培养三者合理渗透、有机结合,做到寓思想教育于地理教学之中。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地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切实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提高政治和业务素质,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选择最佳的思想教育结合点,抓住思想教育的最佳时机, 以目标为导向,采用多种灵活的方法,一点一滴地进行渗透。这样,地理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就一定会收到丰硕的成果。

(二)中学地理教学中思想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必需有正确的实施途径,采取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方法:

  1. 端正教育思想,强化思想教育意识

加强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最根本的是教师要端正教育思想, 彻底转变教育观念,强化思想教育意识。首先,教师要彻底转变过去那种“只教书,不教人”的传统教育观念,真正明确思想教育是中学地理教学的三项基本任务之一,作为一名中学地理教师,时刻都不应忘记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地理基础知识,培养他们的能力,发展其智力,而且肩负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一代社会主义新人的光荣责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刻理解与掌握地理教学的内容,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合理安排和确定各部分教学的思想教育目标,把地理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放在应有的位置。

其次,教师要彻底转变那种将思想教育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搞所谓“油水分离”、“穿靴戴帽”、简单说教式的传统教育方法。要采取符合中学生心理发展过程的方法,在认识的基础上强调学生经过自身情感体验,将原有的思想认识转化为新的观念,并且通过实践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这其中教师自身的表率作用和对学生的感情熏陶,常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1. 建立思想教育的目标体系,实现思想教育的整体优化

中学地理学科的思想教育同其他各学科一样,都应根据中学生德育的

总体目标,形成独立的完整的目标体系。这一目标体系要体现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方针与培养目标,同时又要反映地理学科的特色,符合课程计划和地理教学大纲规定的思想教育目标要求;这一目标体系包括中学地理学科总的思想教育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科总的思想教育目标所确定的各学段、各年级和各章节的思想教育目标,以及根据各课时教学内容及各章节思想教育目标所确定的各课时思想教育目标,形成具有不同层次和一定坡度的思想教育目标体系。有了这样完整的思想教育目标体系,教师就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准教学中的思想教育结合点,明确具体的思想教育要求, 了解各个思想教育结合点在整个地理学科思想教育目标体系中的位置,并有利于科学地设计思想教育的形式与方法,提高思想教育的效果,实现地理学科思想教育的整体优化。

  1. 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做到课上与课下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

学科思想教育同学校德育不同,它要求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想教育。课堂教学是中学各学科教学的基本形式,通过课堂教学来进行思想教育,能够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和完整的内容,也能够保证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和各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体现思想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又可以体现学科的特点。因此,课堂教学是中学地理学科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地理教师要善于把思想教育同地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传授,以及智能培养紧密结合起来,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恰当地选择思想教育结合点,适时适度、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教育。

除了课堂教学以外,地理教师也要重视通过开展各种课外与校外地理实践活动,如举办各种专题讲座、组织各种地理课外活动小组、出地理板报、搞地理知识竞赛、进行参观访问、做地理乡土调查,开展地理宣传活动,等等,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通过这些地理实践活动,启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自己得出结论,并从中受到教育。这种思想教育活动,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较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授更加生动活泼,效果也更为显著。

  1. 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完善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促进观念的形成和情感的不断加深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特别是投影、录相、计算机等现代化电教手段, 有着直观、生动、形象和感人致深等优点,因而它们不仅有利于地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传授,有利于智能的培养,而且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今天强调课堂教学是主渠道的情况下,它可以起到“请进来”解决学生不易“走出去”的难题。因此,充分运用现代化电教手段,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这对于加速和完善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促进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的形成和爱国主义情感的不断加深,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这种教学手段可以随堂进行,也可以专题进行。

总之,中学地理教学中思想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关键是教师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我们相信,随着地理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只要我们地理教师能够满怀激情地、坚持不懈地进行思想教育, 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注意将学生的思想政治与思想品德的发展同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地理基本技能以及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水乳交融”、“画

龙点睛”、潜移默化、持之以恒;那末,我们就一定会在教好地理基础知识,培养好地理技能和能力的同时,也取得思想教育的累累硕果,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爱国主义思想、国际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想, 深深栽入年青一代的心田,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