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论”
“绝对优势 论”又称“绝对利益论”、“地域分工论”,是 18 世纪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名著《国富论》中提出的。他用一国中不同的职业分工和交换来解释国际贸易,认为国际贸易的产生就像农民不会去制作农具,手工业者不会自己去生产粮食一样,都必须用自己的产品去换取自己不擅长生产的东西。一个国家之所以要进口别国的产品,是因为该国的生产技术处于劣势,自己生产成本太高,不如购买别国的产品来得便宜。而一国之所以向别国出口产品,是因为该国在该产品的生产技术上比别国先进, 具有绝对优势,从而使每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低于别国。这样,国家与国家之间由于生产技术上存在的各自的绝对优势不同,就使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有了可能和基础。如果每个国家都明白其生产技术上的特点,集中生产并出
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那么其结果是必然从中获得“绝对利益”。
我们不妨假设有两个国家 A 国和 B 国,两国都生产大米和小麦,但生产技术不同,假定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两国都具有相同的劳动力资源,都是 100 人。由于生产技术不同,因而产出是不一致的。如果两国所有的劳动力都凡来生产大米或小麦,那么两国每年的生产可能性如下:
大米(吨) 小麦(吨)
A 国 100 50
B 国 80 100
按劳动生产率计算,A 国每人每年可以生产 1 吨大米,而 B 国每人每年只能生产 0.8 吨,因而 A 国具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B 国每人每年可以生产 1 吨小麦,而 A 国每人每年只能生产 0.5 吨,故 B 国具备生产小麦的绝对优势。根据“绝对利益沦”,A 国应专门生产大米,B 国应专门生产小麦,然后 A 国用一部分大米去换取 B 国生产的小麦,这样就产生了国际贸易,使 A、B 两国都获得了“绝对利益”。
“绝对优势论”假定每个国家都具有自己的绝对优势,因此只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的部分原因,因而是不完整的。因为在现实世界中,总是有些国家发达,有些国家落后。发达国家有可能在各种生产技术上均具有绝对优势, 而落后国家没有任何绝对优势。但事实上在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之间仍然会存在国际贸易。那是为什么呢?四十多年后,英国又一位伟大的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回答了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