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韩国的大财阀企业

韩国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显著特点之一是经济力集中。财阀企业主宰着国家的经济命脉。韩国经济腾飞的过程,可说是韩国大财阀企业实力迅速膨胀的过程,展望韩国经济发展未来,则可预言将是韩国大财阀企业大有作为的天地。尽管社会上对大财阀企业不无微词,但大财阀已和韩国经济制度本身结为一体,密不可分,它们在韩国经济发展史上所写下的一页是不可磨灭的。它为消灭韩国的极端贫困,提高这个国家的国际地位起了重要作用。

1994 年底,韩国政府公正贸易委员会根据企业集团所属公司资产总额排定了 30 家大财阀企业座次(参阅附表)。30 家大财阀企业总销售额占韩国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参阅附表)由 1992 年的 78.8%,1993 年的 80.4%, 增至 1994 年的 82.2%,达到 248.959 兆韩元,约合 3112 亿美元(同期 GNP

为 302.867 兆韩元,约合 3786 亿美元),呈现明显递增趋势。统计数字显示,

截至 1994 年底,30 家大财阀企业总资产 233.445 兆韩元(约合 2918 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17%,而同期 GDP 增长率仅为 14.2%。30 家大财阀企业 1994年纯利润 3.6 兆韩元(约合 45 亿美元),比 1993 年的 1.6 兆韩元(约 20 亿美元)增长了 125%。30 家大财阀企业 1994 年负债与自有资本相比,负债比上年增加,自有资本较上年下降了 0.3 个百分点,仅 19.8%;自有资本增长率低于总资产增长率,仅达 15%。1995 年 3 月排定的 30 家大财阀企业拥有企业总数 623 个,比 1994 年的 616 个净增 7 个。名列前 5 位的现代、三星、

大字、LG(乐喜金星)和鲜京,堪称超级企业集团,1994 年销售总额为 163.2

兆韩元(约 2040 亿美元),占韩国 GNP 总额的 54.1%;占 30 家大集团销售总额的 66%。5 家超级企业集团 1994 年底资产总额为 129.93 兆韩元(约 1624

亿美元),占 30 家大集团资产总额的 55.7%;纯利润 3.13 兆韩元(约 39

亿美元),占 30 家大集团利润总额的 87%,其中现代盈利 5000 亿韩元(约

6.25 亿美元),三星盈利 1400 亿韩元(约 1.75 亿美元),LG 盈利 8000 亿韩元(约 10 亿美元),大宇盈利 3400 亿韩元(约 4.25 亿美元),鲜京盈利900 亿韩元(约 1.13 亿美元)。三星和 LG 的盈利分别比上年增加了 3.3 倍和 2.4 倍,主要得益于半导体和石化制品。

30 家大财阀企业掌握着绝大多数原料、技术、动力和交通运输,控制着出口产品的生产和国内市场供应,对韩国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特别是名列前 5 位的超级企业集团,几乎垄断了韩国的半导体、电子、汽车、造船、石化等重化学工业的生产,并以其“章鱼爪”式的扩张,逐渐渗透到社会经济领域的各个角落。

按照韩国政府《反垄断法》的有关规定,资产总额排名进入前 30 家的大集团,其自身的发展将受到限制,如:禁止所属企业之间互相投资;禁止为超过自有资本 200%的借贷提供担保;购买其他企业股权限制在本企业自有资本的 25%以内(其中债务担保和出资限制分别于 1996 年 3 月和 1997 年 3

月取消)等。韩国政府从 1995 年开始实施的《公平贸易法施行令》第 17 条规定,“股权分散”较佳的企业集团及所属企业可以从上述规定中“毕业”, 不受限制。对此,其他企业集团已表示反对。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大企业集团之间的矛盾,及对大财阀企业制度进行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韩国正在努力实现由韩国式资本主义体制向发达国家资本主义体制过渡,对内改革财政、税收、金融、土地及社会保障制度,确立新型的国内经济秩序;对外积极推行“世界化”战略,加速与世界经济大循环的融合,与世界经济体制接轨。韩国大企业集团面临着新的考验,各自制定面向 21 世纪的经营战略,以主动姿态去迎接挑战。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企业集团的弊端也日益暴露,如对国民经济的主宰、控制、章鱼式的扩张,严重威胁中小企业的生存、官商勾结、财富分配不均、劳动生产率低等。1997 年下半年发生的金融危机就是与大企业的经营不善与借债过多直接有关。金大中总统已表示决心对大企业进行改革,其成效如何, 尚待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