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卢在位的政治经济情况一览

卢泰愚上台执政期间,正是韩国政治发展史上的转折阶段。经济的发展, 教育水平的提高,中产阶级的兴起,国民民主意识的觉醒,造成要求结束军人统治的群众斗争风起云涌。卢泰愚本人也是以推进“民主化”的诺言赢得了部分选民的支持。在他执政期间,释放了一些政治犯;为 1980 年“光州起义”恢复了名誉,抚恤死难者家属;说服前总统全斗焕出庭作证,向国民谢罪,此举曾引起军队内强硬派的不满。卢泰愚一方面对强硬派给予安抚,另一方面撤换了一些高级将领,以防不测,基本上稳住了政局。军队已不能像过去那样直接干预政治,发动军事政变夺权的可能性也大大减少了。他是大韩民国历史上第一位没有通过修改宪法谋求连任的总统,也是第一位支持非军校出身的人代表执政党参加大选的总统。

第十三届国会“朝小野大”,各种议案长拖不决,政策无法实施。卢泰愚运筹帷幄,纵横捭阖,使出三党联合的奇招,一举改变了国会内的力量对比,造成“朝大野小”,震动内外,反对派虽极为抨击,但无法改变既成事实,从而大大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美国和西方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而韩国的劳动力价格上涨,技术投资不足,商品竞争力减弱,出口不景气,中小企业成批倒闭,1990 年和 1991 年接连出现贸易逆差,通货膨胀率上升,引起了国民的不满。卢泰愚虽一再下令负责经济的

官员谋求对策,但均未奏效,导致国民对执政党的支持率下降。

在对外关系方面,卢泰愚执政后,从以对美、日等西方国家为主逐渐转为多边外交,大力推行“北方政策”,发展与独联体国家、东欧和中国的关系。正是在他执政期间,实现了韩国与上述各国的关系正常化,大大改善了韩国的国际地位,在外交上取得了辉煌的成果。

关于半岛南北关系问题,卢泰愚于 1988 年 7 月 7 日发表“特别宣言”, 声称将不把北方看作竞争和对抗的对象,而是要将其看作民族共同体的一员来对待;重申举行南北最高首脑会谈的建议;准许民间企业同北方进行直接贸易。但与此同时,对北方与美国和日本发展关系却持消极态度,多方掣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