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掠夺和储备战略物资

日本是岛国、小国,战略物资贫乏,石油、铁矿石、棉花等工业原料, 全部或绝大部分依赖从海外进口,在非铁金属中,铝、镍、钴、镁的全部, 铜、锡、铬、锰的大部分原料都依靠进口。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在鞍山、本溪、沈阳、抚顺,安东(今丹东)、营口、旅大、吉林、牡丹江等地,开办采矿、钢铁、制铝等企业,对东北的铁、煤、铝、镁等资源,进行强盗式的开采掠夺。从 1932~1936 年,日本平均每年从东北掠夺的铁和钢,分别约

③ 〔日〕外山三郎:《日本海军史》,解放军出版社, 1988 年版,第 101~103 页。

④ 〔日〕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中国事变陆军作战》〈1〉,朝云新闻社,1983 年增印,第 96 页。

① 〔日〕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中国事变陆军作战》〈1〉,朝云新闻社,1983 年增印,第 109~ 110 页。

② 〔日〕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陆军航空军备和运用》〈1〉,朝云新闻社, 1971 年版,第 472 页。

占其总产量的 50%和 10%。

日本帝国主义为准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进而争霸世界,加速各种战略原料的进口和物资储备。

1936 年,用于进口贸易的金额,较 1935 年增长约 10 亿日元①。从 1932

年至 1936 年,铁矿石进口增长 2.5 倍,废铁进口增长 1.5 倍,铜进口增长

26.5 倍,石油和煤的进口各增长近 1 倍。日本的大部分战略原料是从美国进口,由 1932 年开始,日本每年从美国进口的原料,占其总进口额的比例是: 废钢铁 90%,钢铁半成品 45%,铅 45%,铜 90%,铝 18%,石油及石油产品 45%。美国的战略原料出口,大大帮助了日本以扩张侵略为目标的军事工业的发展。

日本战略物资大部依赖海外进口,这就决定了日本战争经济的脆弱性。随着军事工业的迅速膨胀,所需战略物资与日俱增,缺额越来越大。截至 1937 年,日本主要战略物资对海外依赖程度如下表:

日本主要战略物资的对海外依赖程度及进口地②

(百分比)

日本主要战略物资的对海外依赖程度及进口地

(百分比)

物资名称

对海外依赖程度

物 资 进 口 地

朝鲜

台湾

南洋

中国东北

小计

其他地区

石 油

82

0.91

0.91

99.09

煤 炭

10

9.90

3.73

43.68

57.31

42.67

铁矿石

89

8.81

7.18

15.99

83.97

废钢铁

72

1.15

1.80

2.95

97.05

生 铁

33

12.00

19.00

31.00

69.00

① 〔日〕中原茂敏:《大东亚补给战》,解放军出版社,1984 年版,第 103 页。

② 〔日〕东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战对日本经济》,东京大学出版社,1979 年 版,第 9 页。

续表

物资名称

对海外依赖程度

物 资 进 口 地

朝鲜

台湾

南洋

中国东北

小计

其他地区

铝钒土

100

100

菱镁矿石

100

99.30

99.30

0.70

棉 花

100

0.96

0.96

99.03

羊 毛

100

0.18

0.18

99.82

纸 浆

68

100

生橡胶

100

100

磷矿石

100

9.31

9.31

90.69

硫酸铵

25

20.13

34.31

54.44

45.55

75

5.58

31.72

37.30

62.66

大 豆

75

21.04

1.01

77.95

100

小 麦

30

3.28

6.39

9.67

90.30

玉 米

76

26

74

大 米

15

60.45

37.66

98.11

1.87

88

80.28

4.00

84.28

15.67

机 床

46

54

46

由于坦克、飞机等新的技术兵器大规模使用于战场,以致钢铁、石油、各种非铁金属以及橡胶和各种化工原料等,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著,成为扩大武器装备生产和维持军队作战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基础。日本帝国主义为扩充军备,实现对外侵略的战略计划,从其本国战略资源贫乏的情况出发,差不多每次发动向外侵略的战争,都把攫取重要战略地区和战略资源作为其首要的目标。从“九·一八”鲸吞中国东北的资源,到蚕食中国华北的资源,从谋划制造各种挑衅事件,到不宣而战肢解中国的领土,都反映着日本帝国主义的贪婪本性——通过侵略战争夺掠资源,再通过侵吞的资源扩充军备和扩大侵略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