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辽宁地区的抗日义勇军

抗日义勇军,在辽宁地区兴起最早,发展很快,斗争也相当活跃。

在辽西 1931 年 12 月下旬,黄显声和熊飞组织了“辽宁抗日义勇军”, 后改称为“东北民众自卫义勇军”。这支抗日武装,是在他们带领由沈阳撤出的部分警察和公安队,向锦州且战且退途中,黄以原辽宁省警务处长名义发布命令,组织各县民团、警察队,收编胡匪,消灭张学成、凌印清汉奸武装,统一改编而成。总指挥部设于北票。下辖 22 路义勇军,每路人数不等,

多者万余,少者一二千,共 6 万余人。在此期间,黄即和东北民众救国会联合行动,以后郑桂林、赵大中、于百恩、耿继周、赵殿良各部在绥中、北镇、黑山、新民、沈阳沿北宁路左右各树一帜,纷纷抗敌,四处主动出击,使日本侵略军昼夜不安,终日疲于奔命。

1932 年 1 月 3 日锦州沦陷,中国正规军已陆续经山海关撤退到关内,通

辽一带的骑兵第 3 旅也已退向热河方面。因而在 1 月 3 日 13 时,关东军司

令部即下达了如下命令,把主要攻击目标转向了义勇军方面: “(1)第 20 师今晨已占领锦州⋯⋯

  1. 军要迅速恢复南满地区的治安。

  2. 第 20 师要对关内及热河方面进行警戒,并迅速恢复辽西地区的治安。

  3. 第 2 师要返回铁路沿线,负责维持奉天以南的治安。

  4. 独立守备队除仍然负责南满铁路及巨流河(含)以东北宁线的守备外,还要负责维持铁岭以北的治安。

  1. 混成第 4 旅和吉长警备队仍然继续执行原任务。

  2. 关东军飞行队,派遣 1 个侦察中队去长春,主力在奉天(但第 6

飞行团第 1 中队在周水子),要随时协助各部队执行讨伐任务。

  1. 军直辖部队位于奉天。

⋯⋯”①

日军第 20 师受领任务后,即命令混成第 38 旅骑兵第 27 团团长古贺传太

郎中校,于 1 月 6 日率骑兵百余名侵占锦西县城所在地江家屯。7 日又有后

续部队 50 余名到达。古贺被日本关东军吹嘘为战无不胜的“名将”,气焰十分嚣张,扬言要将这一带的义勇军一举荡平。9 日晨,古贺命令给养队 30 人回锦州师部领取弹药给养,令一个排留守县城,古贺则亲率日军 70 多名向城西一带“扫荡”。东北义勇军刘存起(亮山)等部获得确切情报,遂在日军必经之路设伏。10 时许,当日军骑兵洋洋自得地到达上坡子、龙王庙附近时, 突然遭到袭击,被打得人仰马翻,古贺中弹而死,仅 10 余人逃入县城。下午, 由锦州返回的给养队,行至钱塔子屯岭下时,亦受到义勇军及民众的阻击和围歼,这两次战斗,共毙敌 60 余名。据日本资料记载:“9 日在锦西,骑兵第 27 团(欠第 2 连)与 2000‘兵匪’交战,团长古贺传太郎中校以下 12 名

战死,军官以下 19 名负伤;同日在红螺岘附近,第 1 运输监视队主力,辎

重兵少尉松尾秀治以下 26 名(包括翻译 1 名)被全歼。”②古贺之死,引起了日本侵略者的极大震惊,哀叹:“这实在是满洲事变以来最大的悲惨事件。”

自 1 月上旬以来,日军出动步兵营、炮兵营、骑兵团、装甲车及飞行队, 对新民、新立屯、大虎山、北镇、医巫闾山、锦州、锦西、兴城、绥中以及辽热边义县、凌原一带的抗日义勇军,进行了连续不断的“讨伐”;仅 1 月

份里,在新民、大虎山、新立屯一带就进行了约 20 余次。在此期间,黄显声到北平与东北爱国人士组成的救国会领导人商讨抗日义勇军的整理问题(黄时任救国会常委),并以义勇军总指挥的身分报告了斗争情况。1 月 9 日, 救国会常委会通过了救国会的组织大纲及对义勇军工作方针。随后,救国会又派出大批政工和军事人员到东北各地组织义勇军。从此,义勇军的抗日斗争更加活跃。数月之间,只辽宁一省,义勇军就发展到近 20 万人。4 月以后, 经过整顿,将辽宁义勇军划分为 5 个军区:辽西为第 1 军区,包括沈阳、新民、法库、北镇、黑山、锦县、义县、锦西、兴城、绥中、彰武;辽南为第 2 军区,包括辽阳、海城、盖平、复县、营口、盘山、台安、辽中;辽东为

① 〔日〕《现代史资料 11·满洲事变(续)》,美铃书房,1987 年版,第 469~470 页。

② 〔日〕《现代史资料 11·满洲事变(续)》,美铃书房,1987 年版,第 474 页。

① 〔日〕《协和》1932 年第 2 期。

第 3 军区,包括本溪、凤城、庄河、岫岩、安东、宽甸、桓仁、通化、清原、新宾、安图、柳河、临江、长白、辑安、辉南、海龙、抚顺、抚松、金川; 辽北为第 4 军区,包括铁岭、开原、昌图、梨树、东丰、怀德、西丰、双山;

热边为第 5 军区,包括康平、通辽、辽源(今双辽)、瞻榆、开通、镇东、

安广、洮南、突泉。每军区设总指挥一名,并委任了 52 路司令和 27 个大队。

编制均按三三制,路辖 3 团,团辖 3 营,营辖 3 连,编制与独立旅同。其人数不足一路者,则为支队。为加强联络,置备无线电台,分发各军区使用。辽西地区距北平较近,得到各方接济和政工人员协助也较方便。他们之中以郑桂林的第 48 路战绩较好,支持较久,但到 1933 年 5 月日军侵占热河和长城各口以后,各部相继溃散。

在辽南有义勇军李纯华、邓铁梅、苗可秀等部活动。李纯华原在北平张学良行营供职,“九·一八”事变后,回家乡海城县成立辽南义勇军。1932 年 2 月,救国会派高鹏等 10 余人到李部工作。6 月初,李纯华被任命为第 2

军区司令,下辖 17 路。

11 月下旬,又改为“东北义勇军第 2 军团”,王化一为军团长,李纯华

为代理军团长,人数发展到 3 万余人。这支抗日武装,以海城为中心,东到岫岩、凤城,南到营口、大石桥,西到台安、磐江,控制了这一带的交通要道和广大农村,并不断袭击敌人火车、兵站、机场,使日军惶惶不可终日。

邓铁梅,原名邓古儒,曾任凤城县公安局长、牡丹江警察分署署长等职。“九·一八”事变后,邓抱定“不能俯首甘当亡国奴”的决心,拜会省警务处长黄显声,在黄的赞同与支持下,从锦州回凤城县,联络近 200 名抗日志

士,于 1931 年 10 月,成立东北民众自卫军,被推举为司令。由于邓铁梅在

凤城、帕岩一带素著声望,响应者络绎不绝,不到 1 个月,即达一千七八百

人,编成 3 个团、1 个武术队(即大刀队)。同年 11 月 22 日(一说 12 月

26 日),邓铁梅指挥自卫军攻打凤城县城,捣毁了伪县公署、警察局,砸开

监狱,放出 100 余名爱国志士,并全歼守城日伪军,缴获迫击炮 2 门、机枪

3 挺、步枪 400 余支。凤城大捷后,自卫军乘胜远征庄河县城,守城伪军闻风而逃。

1932 年春,苗可秀与邓铁梅联系,后任东北民众自卫军总参议。同年 8

月,自卫军又打败伪军李寿山部。自卫军成立不到 10 个月,共进行大小战斗

近 100 次,队伍发展到 1.5 万余人。辽南这个三角地带抗日武装的壮大,引起了日军的注意。12 月中旬,日军以第 2 师主力和守备队及伪军组成岫岩、庄河两个讨伐队,疯狂进攻辽南各地。李纯华、邓铁梅、苗可秀等率部与敌人周旋战斗。

12 月 30 日,“义勇军邓铁梅、刘景文两部在凤凰城黄花向土城子一带

与敌激战,岫岩现未落敌手。日方近以义军活动甚力,多门第 2 师大部已调岫岩作战。南满路交通中断”。①在敌人步步紧逼,形势极端严重的情况下, 李纯华率骑兵突围,寻隙越辽西,1933 年 2 月进入热河。邓铁梅所部,在敌人军事打击和政治诱逼下,除苗可秀率一部继续坚持斗争外,其余逐步瓦解。以后,邓铁梅不幸被敌人捕去杀害,苗可秀也被俘壮烈牺牲。

在辽东 1932 年 4 月 21 日,原驻桓仁县于芒山部第 3 团团长唐聚五、第

① 国民党政府参谋本部:《九一八以来东北情报》“东北情况周报表”第 11 号,1931 年 9 月 20 日至 1933

年底。

2 团参谋长邓秀岩、桓仁县公安局长张宗周、大队长郭景山和华北大学学生黄宇宙等人,在桓仁县誓师组成“辽宁民众自卫军”。在誓师大会上,唐聚五表示:“誓与日寇血战到底,不达到目的决不罢休!”说罢,唐用刀划破中指,血书“杀敌讨逆,救国爱民”八个大字。②会后推举唐聚五为总司令, 黄宇宙等为副总司令。下分 18 路军,以 14 个县的公安大队、警察队、民团、

保甲兵和民众自发组织起来的大刀会为骨干,约计 10 余万人。活动区域遍及

辽东十数县。8 月下旬,部队扩编到 27 路,活动区域扩大到 21 县,成为当时东北地区人数最多,活动区域最大的一支抗日武装。唐率部与日伪军进行多次战斗,攻击敌据点数十个,毙伤日伪军 100 余名。另外,李春润在新宾、王凤阁在辉南和柳河、唐玉振在宽甸、郭景珊在辑安和临江等地,分别与日伪军对抗,前后达 8 个月之久,各城市多次得而复失。

日军于 10 月由吉林、黑龙江抽调兵力,分 4 路向辽东地区发动进攻。西路由千金寨向新宾;南路由凤城攻宽甸、太平哨;北路由海龙向辉南、柳河; 另一路沿鸭绿江溯江而上攻辑安、临江,并以大批飞机配合轰炸。到 10 月

20 日,日军主力已进入义勇军活动的腹地。

民众自卫军在日军大举进攻下,遭受严重损失,大部溃散,一部投敌。11 月末,自卫军总部决定将残余部队化整为零,采取游击战术,逐步退

入热河。12 月底,唐聚五率部队 1000 余人,退至热河凌源。其他将领除王凤阁外均先后进关,部队伤亡溃散,所余无几。1933 年,李春润偕弟李子荣再返辽东,战死于新宾。

在辽北、辽热边等地蒙古族、汉族人民也纷纷组织武装参加抗日。 1931 年 10 月,高文彬等 30 余人出关赴通辽,正式成立了辽北蒙边专员

行署,改编包善一、韩色旺部,组成辽北蒙边义勇骑兵队,开展抗日斗争。此外,还有第 9 路军于德林部,第 14 路军张士林部,第 15 路军贾秉彝部,

第 21 路军张殿良部,以及刘海泉、修子良、金山好、不服劲、长江好、杜红魁等绿林抗日武装。他们属于救国会第 4、第 5 两军区范围。

1932 年 6 月,熊飞被委任为第 4 军区司令,同时高文彬被委任为东北义

勇军第 5 军区司令,统一了康平、通辽、瞻榆、开通、镇东、安广、洮南、

突泉等 10 余县义勇军的编制,后来,又改为第 5 军团,由高文彬任军团长,

下设 6 个梯队,由包善一、韩色旺、李胜、刘振玉、解国忱、刘海泉等分任各梯队司令。这支数万人的义勇军,活动于辽西、辽北的通辽、辽源、开鲁、彰武、康平一带,曾给予日军以沉重打击。如 1932 年春,在开鲁县的一次伏

击战中,基本歼灭了一支 500 余人的日伪军,活捉日军上校松井清助,在归

途中,松井犹图反抗,被义勇军战士击毙。同年 6 月,高文彬率部袭击通辽,

7 月收复康平,引起敌人的重视。8 月,赵殿良等率部再次袭击沈阳,2500

多名义勇军与 5000 多名日伪军激战一夜,毙伤日伪军多人,破坏了航空处,

烧毁了飞机库。11 月 19 日,日军步兵第 16 旅从新民、彰武一线经秀水河子

进攻康平。高率部阻击敌人达 5 昼夜,而后转移至开鲁。在这次战斗中,高文彬被俘。部队一部分散失,一部分坚持斗争。1933 年 3 月,日军侵占热河。辽北蒙边的义勇军,在日伪军大力压迫下逐渐溃散。刘振玉、李胜等转移到张家口,接受冯玉祥指挥,继续从事抗日活动。

② 《中国抗日阵亡将士传》,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 年版,第 14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