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榆关战斗经过及失利原因和影响

1933 年 1 月 1 日 23 时左右,日军守备队长落合经过阴谋策划,在榆关宪兵分遣队和守备队派出所前面,制造了手榴弹爆炸事件。①事发后,落合一面派人向何柱国提出抗议,一口咬定系何部所为;一面借机指挥部队向南关和车站进攻,并电关东军和天津驻屯军司令官请援。当晚来攻日军均被中国守军击退。为对付日军的进攻,临永警备司令部立即命令榆关守军步兵第 9

旅之第 626 团火速出动,封锁城关四门;第 625 团以主力位于九门口、石门

寨一线,掩护榆关左侧翼;第 627 团主力位于海阳、秦皇岛一线,掩护榆关

右侧翼。令驻抚宁的骑兵第 3 旅、滦县的步兵第 20 旅等部,准备待命行动。

2 日凌晨 1 时许,日方向中方提出四项条件,即:(一)南关归日方警戒;(二)撤退南关驻军;(三)撤退南关警察及保安队;(四)撤退城上守兵,并限即时答复。中国方面言称:“俟天明调查真相后,再开始交涉。” 3 时,日方通知说:“本事件无须调查”,并要求将前所提之第四项条件改为:“将南门开放,门里及城墙上均须归日军警戒。”迫令中方立即承认, “否则即以武力夺取南关。”中方坚决拒绝,当即按原计划配置部队。此时, 日军将南关外中国警察缴械,并监视南关公安分局长,双方处于对峙状态。①

2 日 9 时,日军守备队 30 余人用木梯攀登南关城墙,被中国守军击退。

10 时许,由前卫开来的日步炮兵 3000 余人,在飞机、火炮和坦克支援下,

企图从南门突破。中国守军沉着应战,至 17 时许,日军不支而去。傍晚,关

东军命令步兵第 4 旅旅长铃木“一并指挥随着事发而准备出动的各部队及由

步兵第 16 旅增派的部队,与山海关守备队协力夺取该地”。②

3 日 10 时,日军增援部队加入战斗,在飞机、军舰和坦克的掩护下,向东南城角和南门附近发起重点进攻。中国守军以步机枪、迫击炮和手榴弹顽强抗击。经过激烈争夺,双方互有胜负。至 14 时,日军发起总攻,炮火更加

③ 临永警备司令部:《榆关抗日战役经过详报》。

① 日本从中国归国者联络会、新读书社编:《侵略一日本战犯的自由》,山东人民 出版社,1985 年版, 第 106~108 页。

① 张学良关于山海关事件致宋子文、何应钦、罗文干电,1933 年 1 月 3 日,国民 党政府外交部档案。

② 〔日〕参谋部:《满洲事变经过概要》第 2 卷,中华书局,1981 年版,第 65 页。

猛烈,城内多处起火,东南城角、南门、西南水门均有激战。南门守兵悉数战死,日军坦克趁势闯入。安德馨营长率两个班奋勇堵击。厮杀之中,砍死敌数十人,后因头部中弹,英勇牺牲。同时,东南城角和东北城角亦陷敌手。团长石世安曾多次组织反击,均未奏效,乃率余部于 15 时由西水门向石河西岸之线撤退。至此,榆关遂被日军占领。4 日,日军又攻占五里台,10 日, 再占九门口。

榆关之战,中国守军第 9 旅以一团之众不足 2000 人,与日本陆海空相配

合的强敌 3000 余人激战 3 日,官兵伤亡过半,人民群众死伤近 4000 人,毁

于炮火的房屋 500 户以上。

榆关战斗中国守军失利不在于作战不力,而主要是由于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所造成的。临永警备司令部在《榆关抗日战役经过详报》中写道: “自九一八后,迄榆关事变,⋯⋯榆关驻军无日不在受日军威胁挑衅之中, 向乏和战方针之指示,处兹危疑震撼之中,陷于不战、不和、不走之状态。” “一年之余,纠纷时起,与日应付交涉,煞费苦心。盖我如委屈求全,彼则欲望无穷;我如漫为激动,实坠彼谋,穷思年余之内,⋯⋯经过困难情形, 殊难缕指。”这个报告以曲折的语言导出了国民党政府不抵抗政策所造成的恶果。从战场指挥来看,北平军分会的消极防御方针和被动挨打的部署,也是造成失败的重要原因。

尽管榆关战斗只有 3 天,但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却占有一定的地位。它是国民党军在华北地区第一次违背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以武力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民族自卫战。表现了中国爱国官兵守土抗战的精神;它打击了日军不可一世的侵略气焰,振奋了民族精神,促进了全国的抗日救亡运动;它打响了长城察哈尔抗战的第一枪,揭开了华北抗战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