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村事件”

日军参谋部上尉部员中村震太郎,于 1931 年 6 月奉命到中国东北执行秘密军事侦察任务,随同者有一名旅居东北的日本退伍骑兵上士、一名蒙古人和一名白俄人。①他们化装成中国农民,到兴安岭索伦山一带进行军事地理调查后,在准备经挑甫返回途中,于 6 月 26 日在兴安区葛根庙附近苏鄂公爷府

被驻防当地的中国屯垦军第 3 团(团长关玉衡)所部拘获。经搜查,在“他们的行囊和中村的棉裤中搜出调查笔记、军用地图甚多,并查出寒暑表、指北针、测绘仪器和一支南部式手枪”,中村“将军用地图对照现地,加以纠正改绘,凡他所经过的地区,关于雨量、气候、村落、居民、土质、水井以及可容驻的兵力等都记载很详。”②他们的间谍罪证确凿无疑,团长关玉衡遂下令将中村等人处死。为维护国家主权、这样处置一个证据确凿的间谍本无可非议。但是日本当局却借题发挥,一方面向中国抗议,另一方面煽动反华

① [日〕今井清一:《太平洋战争史》1,第 260 页。

①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逃亡到中国来的俄国人,其中大部是旧贵族。

② 《文史资料选辑》第 3 辑,中国文史出版社。1986 年,第 72~73 页。

战争的狂热。8 月 20 日,日本召开内阁会议,陆军大臣南次郎提出要求中国方面保证不再发生类似事件,否则日本将使用武力。前关东军司令官白川义则、菱刈隆在军事参议官会议上提出“应利用中村事件这个机会诉诸武力, 一举解决各项悬案,确保我之各项权益”,并强调关东军司令官应“调动兵力”③。关东军作战主任参谋石原莞尔考虑得更具体,他认为:“中村事件是向附属地以外的地方出兵之天赐良机,甚至可以成为在柳条沟(湖)行使武力的前提”④。据日本独立守备队第 2 营第 2 连连长川上精一上尉的记载,当时许多日本军人都感到“事变”即将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