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抗日同盟军的酝酿

1930 年 10 月,冯玉洋讨蒋失败后,便到山西汾阳峪道河村隐居读书, 准备东山再起。通过一段学习,冯对共产主义理论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共产党增加了好感,希望听听共产党人关于救国救民的意见。“九·一八”事变前夕,冯玉祥与中共北方组织建立了联系。随后,中共派肖明到峪道河面晤冯玉祥,商讨中国革命有关问题。冯玉洋表示愿在中共帮助与合作下,举旗抗日。冯还同意在他保存下来的骨干力量——汾阳军校中发展共产党员,因此共产党人便成了该校的核心力量。

“九·一八”事变后,冯玉祥怀着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在政治上谋出路的愿望,毅然前往京、沪等地。他一方面向全国各界呼吁抗日,表示“誓死与全国同胞共赴国难,粉身碎骨,义无反顾”;①另一方面,又在国民党召开的四届一中全会、军事委员会和“国难会议”上,连续提出许多救国提案。但在蒋介石和汪精卫的多方阻挠下,这些提案均成泡影。冯玉祥在报国无门的情况下,郁抑不申,于 3 月 24 日前往泰山重新隐居。

冯玉祥由山西迁居泰山后,继续加强同两广方面、冯的旧部及共产党的联系,进一步学习进步著作,探寻抗日救国之路。1932 年秋,中共北方组织通过王梓木等人,劝说冯要以实际行动发动民众抗日。这时,适逢冯的旧部宋哲元出任察哈尔省政府主席,察省地处抗日前线,又是过去西北军活动的地盘,冯玉祥决心在宋的掩护下,开展抗日活动。1932 年 10 月 9 日,冯玉祥由泰山抵达张家口,宋哲元等相迎于几十里之外。11 月,中共北方组织代表肖明赴张家口与冯玉样交换组织抗日力量的意见,冯希望共产党派干部到张帮助筹组抗日大计。

1932 年底至 1933 年初,热河、华北局势急剧恶化,察哈尔省受到日本侵略者的严重威胁。冯玉祥决心在共产党的帮助下,集合各方抗日力量,组织抗日同盟军,相机发动察省抗战。

此时,中共在冀、察沿平绥铁路线的各县建立了基层组织。在一些学校中建立了党的支部和革命群众组织,在华北的国民党军特别是西北军中,党的工作也有相当基础。中共党员张克侠、韩麟符、席传忠、赵彦卿等,长期在原西北军工作,对推动这些部队抗日,作了艰苦的努力。冯玉祥到张家口后,中共北方组织应冯玉祥之邀,于 1932 年 12 月至 1933 年 1 月,先后派张慕陶(张金刃)、武止戈(胡之康)、吴化之(吴畸、吴大龙)、张存实(张振亚)、宣侠父(南京政府高级军事参议身份)、许权中等到张家口,负责

① 冯玉祥复孔祥熙并告全国国民之梗电,1931 年 9 月 23 日,《马电诠释》。

领导推动抗日同盟军的工作。

1933 年 5 月,中共河北省委为加强抗日同盟军的组织发动工作,成立了以柯庆施为书记的前线工作委员会(简称前委),具体领导张家口地区和同盟军中的工作。与此同时,中共北方组织还从陕西、北平等地抽调许多党的干部如谢子长、刘仁、闫红彦等到同盟军中工作。这一时期,大约有 300 名共产党员协助冯玉祥筹建抗日同盟军:有的负责起草抗日同盟军纲领等文件;有的负责联络党所影响的武装力量向张家口集中;有的经外蒙赵苏,试图取得苏联援助;有的帮助冯召集旧部和组织抗日武装。

冯玉祥为了争取各方面的支援,于 1933 年 1 月 7 日致电两广的胡汉民、陈济棠、邹鲁、李济深、李宗仁、白崇禧,呼吁:“现在已至最后之生死关头,非速图抵抗,不足以挽兹垂亡之局。”指出:“惟兹事体大,非群策群力,不能有所成就”,“应互相提携之”。①随后,又请徐谦往访胡汉民、李济深,说明冯不顾蒋介石的压制,决心依靠各方支援,特别是西南方面的支援,以便发动民众和旧部抗日。3 月 21 日,再派高兴亚去平、津拜见朱庆澜, 请予经济上的帮助,联络吉鸿昌、石友三举义,找苏联驻天津总领事支援。

冯玉祥的抗日准备活动,遭到了蒋介石的阻拦,蒋企图用劝导和诱骗的方法,使冯离开察哈尔。1933 年 1 月 25 日,蒋介石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

会名义,电请冯玉祥去南京。冯复电以“近感风寒”予以拒绝,并提出 12 项抗日救国主张,作为最后的呼吁。①随后,蒋介石又派王法勤等赴张家口敦促冯进京,并以监察院院长、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长等职相许。但冯不为所动,表示:“蒋介石如决心抗日,当然可以合作,根本谈不到作官问题。” 并说:“谁要是亲日妥协,谁就是我的敌人,决无合作之可能。”②3 月上旬, 蒋介石再派黄少谷到张家口,促其速往南京。冯说:“华北局势更紧,不但本人不应南下,蒋及中央委员皆应北上,现寇已深入,非坐谈抗日之时,只有大家上前线一拚。”③3 月中旬,蒋介石由江西到保定期间,曾先后派李烈钧、马伯援请冯往保定会晤。冯以信相答,提出 5 条意见,即:不可与日妥协;补充前方饷、械、弹药;抚恤伤亡官兵;请蒋亲率大军收复失地;政治刷新,与民更始。④3 月 24 日,孙科再电约冯到保定晤蒋。冯于次日复电说: 函复蒋的意见,“如蒙采纳实行,则不独赴保,即任何驱驶,亦不敢辞。”⑤ 3 月 29 日,蒋介石复派黄绍竑、熊斌,汪精卫派王懋功赴张劝冯进京。冯对他们说:“蒋若不认识过去之罪,痛改前非,与民更始,谁敢往南京去!”⑥ 数日后,国民党中央又电促冯氏南下,冯对周围的人表示:“宁为抗战而死, 也不愿离开此地。”⑦蒋介石见诱冯之计不成,便施造谣中伤之法。但冯没有屈服,仍积极准备武装抗日。

冯玉祥为了组织武装抗日,于 1933 年 3 月电调驻山西汾阳军校学员到

① 冯玉祥致邹鲁等要求共同抵抗暴日电,1933 年 1 月 7 日。

① 冯玉祥复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电,1933 年 1 月 25 日。

② 《文史资料选辑》第 14 辑,中华书局,1961 年版,第 114 页。

③ 《文史资料选辑》第 14 辑,中华书局,1961 年版,第 114~115 页。

④ 《冯玉祥日记》,1933 年 3 月 21 日。

⑤ 冯玉祥复孙科电,1933 年 3 月 25 日。

⑥ 《冯玉祥日记》,1933 年 3 月 29 日。

⑦ 《从九一八到七七事变——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中国文史出版社,1986 年版,第 530 页。

察。4 月末该校 3000 余人抵张家口,随即扩编成师,师长支应进,所属 3 个团长均系共产党员,是为冯的基本队伍,拨归佟麟阁指挥。致力于抗日反蒋的原西北军将领方振武,经冯玉样派人联络后,于 3 月上旬从上海赶到山西介休,与旧部共组抗日救国军。4 月上旬方振武率部从介休出发,开到河北邯郸后,由于何应钦不拨给火车,遂徒步北上,于 5 月 20 日进入张家口。从东北、热河退入察省的抗日部队李忠义、邓文、黄守中等部,蒙古自卫军德穆楚克栋鲁普等部,以及察哈尔地方武装张砺生部,他们都表示服从冯的指挥,愿意与冯合作。冯玉祥在联络友军的同时,并着手建立基本队伍。此时,冯的旧部吉鸿昌、高树勋、孙良诚、张凌云等,先后抵张家口。经过一段时间准备,他们各自收编和装备了一部分抗日武装。此外,北平、天津及华北各地一部分爱国青年和学生,也赶来参加同盟军。这些部队虽然政治主张、原来的指挥系统不同,但都一致拥护冯玉祥出山,领导他们抗日。共产党的组织促成了这些武装的大集合。经冯玉祥同意,中共还组建了第 18 师, 由许权中任师长,并在同盟军第 2、第 5、第 16、第 18 师等部中,建立了抗日救国会、政治工作委员会和宣传队等组织。

冯玉祥准备抗日的行动,得到了察哈尔民众和全国各方面的支持。察省广大民众强烈要求武装起来,保卫乡土。1933 年 5 月初,察哈尔各县代表在省府开会,推举汉、蒙民族代表乔嗜冰等 4 人到北平向军分会请愿,要求派兵抗日,收复失地。广东、广西、福建等省当局先后致电冯玉祥表示支持; 上海、北平、天津等城市及各地抗日救亡团体也纷纷电冯,促请早日实现抗日。5 月 7 日,冯玉祥分别函复各地,并于 9 日在《大公报》上公开答复各民众团体,重申他抗日救亡的志愿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