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掠夺华北资源

日本掠夺华北资源的重要目的,是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及更大范围的扩张和进攻英、美、苏的战争作准备。矿产是日本掠夺的重点。华北煤矿储量居全国之首,质量亦为上乘,多为炼焦用煤及无烟煤;铁矿不但储量丰富且品位很高,含铁量达 50%以上,宜于直接冶铁。“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在华的掠夺性投资发展极快,其重点在于华北。以 1936 年为例,日本在华

矿业投资支配资产额为 2090.7 万元,其中华北 2078.9 万元,占 99%,在华

北矿业投资中,又主要集中于煤、铁、金矿各业,投资额达 1976.9 万元。投资方式中,合办投资额量大,达 1318.4 万元,约占 67%,其次是贷款,为

338.5 万元,约占 17%,直接投资只占 16%左右。①在矿业中,煤炭又占主要地位。1936 年日本向中国煤业投资总额达 2108.7 万元,其中华北地区为1853.2 万元,占近 88%。①在合资矿业中,日方占有统治地位,在一些煤、铁等重要行业的中日合办公司中,日方自不待言占有垄断地位。同欧美相比, 1936 年日本在华北等关内地区投资达 3484.6 万美元,超过了历来在华经济

① 《华北中日“经济提携”》,《申报月刊》第 4 卷第 3 号。

② 《外交评论》第 6 卷第 2 期。

① 〔日〕东亚研究所:《日本的对华投资》上,原书房,1974 年复刻版,第 208~210 页。

① 〔日〕东亚研究所:《日本的对华投资》上,原书房,1974 年版,第 208~210 页。

势力最大的英国。②日本对煤铁等矿,采取盗匪式的直接夺取,如“柳江煤矿” 年产量在 25 万吨左右,被“日本泰记公司”仰仗关东军的势力,以半抢半买的形式霸占。

棉花是日本掠夺的又一重点。日本国内很少种植棉花,其纺织业所需棉花的 98%依靠进口。中国华北各省均适于种植棉花,产量很大。1933 年仅从天津出口的棉花,价额即达 1980 余万元。日本自侵入华北即开始夺取华北的棉花产地,日本驻天津领事馆在天津设立所谓“华北农场试验所”,在南开八里台设场植棉,并利用汉奸转手,以中国人名义偷买中国土地。冀东伪政权更划定通县、丰润、玉田、迁安、滦县、香河、遵化、抚宁、昌黎等县的几万顷土地,为日本“兴中公司”试验植棉的农场。于是“华北棉花公司”、“通县棉花试验所”、“东亚棉花协会”等掠夺华北棉花的组织纷纷建立。同时,6 家日本纱商也成立了“棉花协会”和“棉花交易所”,以便控制华北的棉花产地和棉花市场。“兴中公司”则拟定华北种棉的 5 年计划,企图独霸华北的棉产。

棉纺业也是日本垄断的重点。“九·一八”事变之后,由于日本向华北侵略扩张的战略需要,以及华北棉花得天独厚,量大质优,因而,贪婪的日本财阀将纺织资本急剧转向华北。日本以收买、吞并或新设厂的办法,排斥华资企业。自 1935 年至 1937 年间,天津原有 7 家较大的华资公司被日资吞

并 4 家,占天津纱绽总数 70%以上。③到 1937 年初,日本在天津纺织厂已有

10 家,纱绽 177000 枚,织机数千架,而华资只有 5 家,纱绽 71000 枚,织

机 310 架。①华北的另一个纺织业中心青岛更为日资所统治。从整个华北的纺织业看,日本的扩张是十分惊人的,1932 年华北纺织业集中地河北、山东两省,纺织锭数华商有 374980 锭,占 50.63%,日资 365580 锭,占 49.37%, 到 1936 年,华商纺织下降至 242456 锭,仅占 26.02%,而日商纺织猛升至

689202 锭,占 73.98%。②按计划,日本还将新设若干厂房和织机,其规模将赶上中国最大的纺织中心上海。

日本对华北其他物资的掠夺,亦不遗余力。如对渤海湾头白河两岸著名的长芦盐,日本政府决定由其专卖局统制进口。冀东地区丰富的高矾粘土, 是炼铝和生产耐火材料的重要原料。兴中公司和日军特务机关与冀东伪政权相勾结,最后将 59 处矿区攫为己有。此外,还积极掠夺内蒙的羊毛等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