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修筑国防工事

在全国人民的压力和爱国人士的推动下,蒋介石和国民党政府不得不对国防建设进行一些筹划。

1935 年,虎门要塞改归军政部直辖,经过整理,71 门火炮分别修配齐全。

1936 年 3 月,对镇海要塞进行了调整。为增强各要塞火力,国民党政府向德国订购了一批要塞重炮,先后装置在江阴、镇江、南京、武汉各要塞。到 1937 年上半年,全国共有南京、镇江、江阴、宁波、虎门、马尾、厦门、

南通、连云港等 9 个要塞区整建完毕,拥有炮台 41 座,各种要塞炮 273 门。

国民党政府按照国防区域、作战计划以及战场划分构筑国防工事是从1935 年开始的。当年底开始投入较多的力量从事国防工事的构筑。国防工事按其坚固程度分为三种:永久性工事系用钢筋水泥构筑而成;半永久性工事系用铁轨、枕木构筑而成;临时性工事则由简易材料临时构筑。

1936 年春季前后,国防工事构筑大部展开。主要是在按敌情设想的下列地区构筑阵地:

(1)山东区:潍河、鲁南、鲁西。(2)冀察区:北平、天津、张家口、沧县、保定、德县、石家庄。(3)河南区:豫北、归德、兰封、开封、郑州、巩县、洛阳。(4)徐海区:海州、运河、徐州、蚌埠、淮阴。(5)山西区: 晋东、晋北。(6)绥远区:绥东、绥北。(7)浙江区:沪杭线、宁波、温州、台州、京杭。(8)江苏区:京沪线、南通、南京。(9)福建区:龙岩、延平、福州、厦门。(i0)广东区:潮州、汕头、雷州、琼州、广州、惠州。

上述战场的工事构筑,又分为若干道防线,如京沪间分为漱沪阵地、吴福阵地和锡澄阵地三道防线。至 1937 年上半年,江苏、浙江、山东、河甫、山西、绥远、冀察各区第一期国防工事基本完成。其中规模较大的有漱沪、吴福、锡澄、乍平嘉、乍澉甬、宁镇、鲁南、豫北、豫东、沧保德石、娘子关雁门关内长城等阵地工事。

另外,武汉地区的国防工事,也于 1935 年夏开工,从北面的武胜关,南部的城陵矶,东至田家镇,构筑东向的武汉外围国防工事,断断续续构筑了两年之久,至 1937 年上半年,仍未竣工。

国民党政府修筑的国防工事和整建的要塞,大部分在不同程度上为尔后的抗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