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张学良被迫下野

原来国民党政府曾吹嘘:“热河为北方屏障,且多天险,政府已有准备, 至少可守三个月。”①结果从日军开始攻热到承德失守,前后不过 10 余天,8 万大军仓惶败走,19.21 万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沦陷敌手。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国民党政府死抱着“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不放。蒋介石对日军进攻热河,虽然没有象 “九·一八”那样下达不抵抗命令,还作过一些抵抗的表示,但那只不过是装演门面的。日本侵占东三省后,继续图谋热河已不是什么秘密。但蒋介石并未采取有力措施,只是把华北抗战的责任完全推给张学良。蒋介石不调“围剿”红军的几十万部队北上抗日,却乘机企图诱使两广军队参加内战,并派内政部长黄绍竑到广州游说未成。于是以两广部队不参加“剿共”为借口,只调了未参加“剿共”的 3 个师北上应付。但在北上途中,热河已被日军完全占领。在日军进攻热河之际,蒋介石正在江西南昌指挥中央军对中央红军进行第四次“围剿”。由此可见,热河沦陷, 蒋介石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诚如宋庆龄在热河失陷后所指出的:“对于这种卖国行为谁负责任?是蒋介石政府。为什么?这个政府用它的主要军队打中国的人民;它任用叛逆的将领,还坚决不肯撤换他们;并且它不肯武装人民,不肯组织义勇军来进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民族革命战争。”又说:“蒋介石政府所宣传的对日本的‘长期抵抗’,已经不能再遮掩他们的背叛、怯懦与不抵抗了。”①当然,热河省主席兼驻军司令汤玉麟和北平军分会代委员长张学良,对热河沦陷也有自己的责任。因此,受到谴责是理所当然的。

热河沦陷后,举国一致谴责国民党政府和蒋介石及张学良。3 月 7 日, 南京政府监察院高一涵等 6 名委员,对失职者提出弹劾案。蒋介石为平息众

怒,防火烧身,又把失地的责任完全推给张学良。张学良被迫于 3 月 8 日向国民党政府引咎辞职。3 月 9 日,蒋介石借宋子文约张学良到保定车站蒋的专车上会晤。蒋安抚张学良,劝他辞职,待机再起。就这样,张学良便作了蒋介石的替罪羊,于 11 日正式通电下野。

12 日,国民党政府发布准张学良辞职及派何应钦兼代军事委员会北平军

分会委员长的命令。张学良于当日飞沪,所留东北军改编为 4 个军,由于学忠、万福麟、何柱国、王以哲分别任军长,归北平军分会指挥。蒋介石既转嫁了热河弃守的主要责任,又轻而易举地取得了对东北军的直接控制。

① 中国现代史资料编委会:《从“九一八”到“七七”国民党的投降政策与人民的抗战运动》,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 年版,第 11 页。

① 宋庆龄:《为新中国奋斗》,人民出版社,1952 年版,第 56~5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