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第 1 路军西征东战,东南满抗日游击战争进入高潮

第 1 军西征辽西、热河根据金川河里会议的决定,为配合红军北上抗日, 打通与中共中央和关内人民抗日武装的联系,改变东北抗日联军独立作战的局面,开辟新的抗日游击区,抗联第 1 路军第 1 军,奉命于 1936 年 6 月和

11 月先后组织了两次西征。6 月 28 日,由军政治部主任宋铁岩率领第 1 师主力自和尚帽子一带出发。计划从本溪、凤城之间插入辽阳附近,越过南满铁路和辽河,直抵辽西、热河地区。经过数日连续夜行军,西征部队迅速抵达岫岩北部山区。日军发觉第 1 军的西征意图后,立即从沈阳、辽阳、海城等

地调集重兵,跟踪追击,四面包围,第 1 师部队前进受阻。为了争取主动,

该部于 7 月 15 日回师摩天岭,设伏于各主要峰道,勒马待机。中午时分, 当尾追的驻连山关日本守备队进入大榆树沟后,西征部队突然发起攻击,当场击毙日军队长今田上尉以下 30 余人。

下午又与追兵激战数次,再消灭敌人数十名,摩天岭战斗后,第 1 军西征部队被迫陆续回师,途中屡遭敌之尾追和截击,部队伤亡较大,军政治部主任宋铁岩于途中病亡。

  1. 月,西征部队返回宽甸地区休整。同年 11 月,第 1 路军总部吸取第 1

军第 1 师西征的经验教训,决定将第 1 军第 3 师全部改为骑兵,乘敌人集中

兵力讨伐第 1 军活动地区和辽河封冻之机,从北路再次西征。

  1. 月下旬,第 3 师部队在师长王仁斋、政委周建华率领下,从兴京县境

出发,冲破敌人的重重封锁,过清原,越铁岭。横跨南满铁路,于 12 月下旬抵达辽河东岸。不料此时辽河尚未封冻,又找不到渡船,部队被阻于东岸。在敌迫兵将至的情况下,第 3 师部队只好绕道回师,折返清原。途中部队遭

到很大损失,师长、政委先后牺牲。至此,第 1 军西征任务暂告停止。第 1 军两次西征取得了摩天岭等战斗的胜利,扩大了抗联活动区域和政治影响,鼓舞了广大群众的抗日热情。但是,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又远离游击区,缺少群众配合,在敌重兵追堵下,不得不半途折返。它说明,在抗联力量比较弱小的情况下,企图长时间脱离老游击区行军作战,并且要越过敌重兵云集的地区是困难的,因而遭受重大挫折是不可避免的。

第 2 军转战南满东满 为策应第 1 军主力西征,王德泰和魏拯民率第 1 路

军第 2 军军部和第 4、第 6 师及第 1 军第 2 师,在抚松、临江、长白等地开展游击战争。1936 年 8 月至 12 月,第 2、第 4、第 6 师密切配合,先后取得攻打抚松县城、进攻安图东清沟和伏击长白七道沟等战斗的胜利,击毙敌第2 军管区日军上校石川隆吉和中校河村。在大碱场突围和七道沟伏击战中,

军政治部主任李学忠和第 2 师师长曹国安先后壮烈牺牲。当年底,第 2 军一

部于抚松小汤河村宿营时,突遭伪军 600 余人包围。王德泰军长沉着指挥, 采取正面反击与侧后迂回相结合的战术,终将进攻的伪军打退。这次战斗虽然毙伤敌 70 余人,但部队受到重大损失,第 1 路军副总司令兼第 2 军军长

王德泰不幸牺牲。王德泰是东北抗日联军第 2 军的创始人之一,为坚持和发展东南满地区的抗日游击战争作出了贡献。王德泰牺牲后,魏拯民继续指挥

第 2 军第 4、第 6 师和第 1 军第 2 师在长白山区坚持游击战争。1937 年 1~4 月,第 4、第 6 师在抚松、长白、临江、安图等地袭击、伏击敌人。仅长白鲤明水、临江六道沟、安图大沙河三次战斗,即歼灭日伪军 340 余人,缴机

枪 3 挺,长短枪 230 多支。在大沙河战斗中,第 4 师政委周树东不幸阵亡。五六月间,魏拯民指挥军部和第 2、第 4 师各一部,利用打入敌营的人员作内应,一举攻克临江县庙岭据点,歼灭伪军 1 个营,缴获迫击炮 1 门,轻、

重机枪 4 挺,步枪 100 多支,以及大批弹药、给养。6 月下旬,敌从朝鲜境

内调来日军第 19 师约 2000 人,企图“围剿”长白县境的第 2 军。第 2 军以

第 4、第 6 师为主,第 2 师一部配合,设伏于长白县十三道沟间山峰,利用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与来敌展开激战,歼其一部。

抗联第 1 路军从编成至 1937 年 7 月初近一年时间里,与日伪军进行大

小战斗近百次,歼灭日伪军数千人,游击区扩展到十几个县,部队发展到 1 万余人,政治影响不断扩大,严重威胁着日本在东满和南满的殖民统治,日军惊呼抗联是满洲“治安之癌”。①